新华社杭州6月27日电(记者魏董华)很难相信一家年出栏生猪3万多头的养猪场竟然在距离当地饮用水水库不到200米的地方,而当地居民没有任何反对意见。
三年前,长江流域发生的“死猪漂流事件”令水安全问题受到空前关注。在此之后,全国各地都在整治养殖业污染问题。
“生猪养殖排泄物是主要污染源,所以在水库边的大型养殖场都被关停。”浙江一位从事养猪业多年的农户告诉记者。
然而,记者近日在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莲花镇采访看到了令人称奇的一幕,在当地金苍垄水库清澈的水源附近,就是一家名为宁莲畜牧业有限公司的养殖场。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当周边众多的散养户纷纷搬迁或关停,只有这家养猪场安然无恙。这家养殖场有何不同?
记者走近时发现,没有浓郁的猪粪臭味扑鼻而来。眼前的96幢猪舍整洁干净,掩映在绿荫中。猪舍外墙还绘有卡通猪彩图。在近300平方米的池塘内,还养着鲤鱼,不远处还有白鹭停歇。
“养殖排泄物污染环境,这个问题不解决,迟早要关门!”33岁的公司总经理秦唐勇2006年大学毕业回到父亲一手创办的公司,从100头母猪起步,如今已发展到存栏生猪1.5万头、年出栏商品猪3.1万头。
养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刚接手公司的时候,由于养殖场紧挨水库,又时时散发臭味,当地村民意见很大,有人还向环保部门投诉,这使秦唐勇下定决心要用环保技术破解环境污染难题。
2006年,秦唐勇投入2000多万元配套建成一家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的有机肥料厂,将猪粪就地转换成有机肥,从源头解决排放问题。
记者走进有机肥料厂,这里是处理每天产生的生猪干清粪的地方。厂房内的一堆有机肥,看上去就像普通泥土。“加入菌种、锯末,经过10到20天好氧发酵,可杀灭排泄物中98%的的细菌,形成深褐色的粉末状有机肥,几乎闻不到臭味。”秦唐勇说。
2013年中国生猪价格遭遇滑铁卢,一度让很多养殖户亏损连连。“当年亏损近1000万元。”秦唐勇说,多亏公司生产的有机肥料,在严峻的市场形势面前,帮助公司当年赢利600多万元,弥补了生猪养殖的亏损。
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的技术让秦唐勇度过了养猪亏损的难关,但是没想到,紧接着浙江启动了史上最严格的治水行动。由于地处水库边,养殖场再次成为众矢之的,被列入关停“黑名单”。
2014年6月,秦唐勇投资200万元,在省内第一个引进纳米膜过滤沼液的浓缩设备,建起全省首家沼液浓缩处理中心。
在这里,废水流入沼液池发酵,沉淀后上层清液由水泵输送到多级过滤器,去除其中的悬浮物,并将氮、磷、钾和有机质等营养物质与水分离,营养物质被截留在浓缩液中,剩下的就成了达标排放的中水。
一套完整的资源化利用模式,不仅帮助秦唐勇再次抱住企业,也带来了丰厚效益。他为记者算了一笔账,通过膜分离浓缩技术处理,每天能将100吨沼液,分离成15吨沼液浓缩液和85吨清水,中水用于猪栏冲洗和绿化灌溉,可节水六成,每年节约水费6万元;沼液浓缩后,每年运输成本降了30多万元。
养殖场的排放少了、环境好了、空气清新了,周边的村民慢慢都接受了。“这种模式不仅实现零排放,更串起一条农业生态链,比养猪带来更多财富。”秦唐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