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网消息:
近年来,生猪价格波动频率越来越明显,幅度也越来越大。仅在2015年,生猪价格就出现了两次比较大的波动,而为了缓解生猪价格波动对生猪市场供应的影响,国家的调控手段也在逐步完善,从中央一号文件的表述中可窥见一二。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抓紧完善鲜活农产品市场调控办法,健全生猪市场价格调控预案”,也就在这一年,诞生了一个对生猪市场产生深远影响的《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整预案》,从此,几乎每一年国家都会采取临时收储措施。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健全重要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机制,认真执行生猪市场价格调控预案,改善鲜活农产品调控办法”,将政府收储政策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
为进一步完善生猪市场调控机制,2014年一号文件指出,将“探索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开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营销贷款试点”,一号文件首次提到生猪价格保险。
而在最新的2015年一号文件中,“要求对农产品完善补贴方式,积极开展农产品价格保险试点,合理确定粮食、棉花、食糖、肉类等重要农产品储备规模”,其中可以看出一些变化。其一是完善补贴形式,这可能会对以往的生猪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等政策的一些修复,其二是正式提出开展农产品价格试点,可以肯定国家对生猪价格保险范围和幅度必将加大,其三是合理确定肉类产品的储备规模,这和以往要求加大猪肉收储的提法也有不同。
通过这些政策的变化,我们可以发现国家对生猪价格的态度已经由临时收储等调控,正在向市场定价形态的转变,当然,这肯定有利于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