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网消息:
2014年5月9日,《环球时报》4月28日报道:中国和丹麦日前签署五项食品和农业领域相关协议,丹麦成为第一个被批准向中国出口包括香肠在内的熟制猪肉产品的国家。
据记者介绍,丹麦作为欧洲国家的乳制品、肉类及蛋类重要供应国,猪肉、奶酷酪和黄油出口量居世界前列。这个只有500万人口的国家,可生产能满足3000万人口需求的食品。猪肉出口一直是丹麦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每年丹麦农业部门生产3000万头猪,其中85%的猪肉都用于出口。换算一下,也就是丹麦本国500万人口每年自己只消费45万头猪,2550万头猪都出口换汇了。
丹麦猪肉出口量如此之大,但价格仍有竞争力。因为国内市场猪肉销量并不很大,可以相信,猪肉价格在国内市场也一定比较稳定。
昨天读报,看到《北京商报》消息,报道国家发改委根据猪粮比价明显低于6:1盈亏平衡点,生猪养殖亏损较多,将于近期启动第二批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维护养殖户利益,缓解生猪市场价格的周期性波动。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表示,生猪整体市场还是供大于求,预计未来猪肉价格还会走低,年内猪肉价格可能会受节日、季节性因素出现阶段性上涨,但是持续性上涨还不太可能,具体何时能够迎来新一轮上涨行情,还需要看供给段淘汰过剩母猪的情况。
显然,国内市场猪肉价格持续低迷,至少出现了阶段性过剩。“物价稀为贵”,什么商品生产过剩都会造成价格下降压力。不知道中国生产猪肉出口情况如何,倘若能够达到丹麦的出口水平,大概就不会出现国家发改委拟启动第二批猪肉收储。
猪肉生产是否过剩,国内市场猪肉价格是否稳定,其实和猪肉出口有直接关系。倘若500万丹麦人年生产3000万头猪只是自己吃,估计国内价格要跌到地板下面去。一旦形成出口竞争的优势,国内猪肉市场非但价格不会下跌,出口到国际市场上占到总生产量85%。很可能拉动国内市场价格上涨。
不知道丹麦有没有国家发改委,是否经常启动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但从丹麦每年出口猪肉情况看,丹麦猪肉似乎不需有发改委的猪肉收储。如此说来,我国的生猪养殖业确实需要向只有500万人口的丹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