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价格在持续上涨16个月后,6月中旬开始出现下跌。,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6月份白条猪批发均价开始逐渐转入下行通道。6月17日白条猪批发均价每斤12.20元,比6月10日每斤12.93元下降了5.65%;比2015年6月17日每斤9.35元上涨了30.48%;7月1日,白条猪批发均价每斤10.90元,比6月1日每斤12.85元下降了15.18%;比2015年7月1日的每斤10.63元上涨2.54%。
猪肉价格涨跌不是小事,因为它一头联结着消费者、一头联结着养殖专业大户,任何一头利益受损或获利过高,都不是好事。可见,小小的猪肉价格如同一道有力的杠杆,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猪肉是构成CPI的重要内在因素,甚至过去多年CPI过快上涨被认为都是“猪”惹的祸。显然,猪肉价格高低似乎成了衡量居民物价指数是否合理的“晴雨表”。
猪肉价格下跌具有一定积极作用:一方面,猪肉价格下跌对广大消费者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有利于降低整个CPI指数和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成本,可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为扩大内需蓄积一定能量。
猪肉价格下跌对宏观经济政策实施具有辅助功效,因为猪肉价格下跌会延缓CPI上涨幅度,对我国三、四季度实施中性适度货币政策留下一定空间,央行有可能据此在下半年进行1至2次降准,为刺激经济和稳增长注入动力。
猪肉价格下跌直接关联着生猪养殖户的切身利益,以牺牲生猪养殖户利益来换取居民生活成本降低及为经济发展营造稳定的CPI环境,既不符合客观经济发展需要,也会破坏市场正常供求关系。这样的价格下跌,只会令生猪养殖专业户伤心,反过来导致养殖户压缩养殖规模,市场必然又会陷入供不应求的僵局。
猪肉价格急剧下跌或暴涨,都不是好事。权衡猪肉价格是否合理,不能单看消费者消费能力及对实施宏观经济政策是否有利,更应看重养殖户利益和生猪生产及供应的稳定。
只有当猪肉价格保持在一个合理区间,才能为猪肉消费者和生猪供应者找到利益均衡点,这样的猪肉价格才是合理的、健康的,才会真正起到平衡市场供求关系的“调节器”作用。
如果违背了这一平衡关系,猪肉价格过快变化,不仅会影响养殖户的积极性,使不少养殖户减少养殖数量、压缩养殖规模,加剧市场生猪供应紧缺局面,更会推动市场猪肉新一轮暴涨现象到来,使生猪生产与供应无法打破“周期性”怪圈定律,还会诱发各种不利经济发展与稳定的因素出现。这种反复重演的悲剧,在过去多年的生猪生产与供应恶性循环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为此,对当前猪肉价格连续上涨16个月之后,突然出现拐点急剧下跌,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不能熟视无睹,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各种提前介入措施,做到未雨绸缪,将由此引发的市场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生猪养殖户与广大消费者利益都不受到伤害。
首先,对猪肉价格下跌现象予以关注,并搞好市场调查研究,摸清原因,看猪肉价格下降到底是季节性消费原因、还是先前养殖大户惜售导致存栏过多诱发的集中销售现象。
其次,在搞清楚原因之后,对症下药。若是养殖户集中销售造成的,应加强销售宣传引导,及时提供市场销售信息,帮助养殖户畅通销售渠道,确保生猪合理存栏;若是夏季消费淡季原因,各级政府须加强市场平衡调剂,将生猪向供应短缺地区调运,消除地区间不平衡导致的相对过剩现象,防止地区性猪肉价格过快下降;若是养殖户盲目扩大生产所致,应对养殖专业大户加强市场生产信息指导,建立好政府信息反馈平台,增强养殖户获取市场信息的便利性,让养殖户主动调整养殖节奏,适当压缩养殖规模,使生猪市场供需基本平衡,跳出价格周期性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