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看点:他夜间频繁上山,说这样的探险相关他上百万元的财富。可为何每次他只是空手而归,弄得满身泥水很狼狈。打工七年辛苦积攒的二十万元,他为何敢投入到这个等待三年才见效益的行业。看胡有恩如何十年磨一剑,带动大家一起靠石蛙赚钱?
八月,山林里的水流充沛。胡有恩告诉记者,这个季节正是寻找野生石蛙最好的时候。
胡有恩:它正好是吃食旺季,快要越冬之前它都要拼命找食物吃,吃到肥肥的,胖胖的越冬。
野生石蛙一般生长在山溪的石洞缝中,习惯夜晚出来觅食,所以寻找野生石蛙一定要晚上沿着水流找。但是这样的环境,往往还隐藏着另外一种危险。石蛙味美肉鲜,正是毒蛇喜爱的美食,然而,寻找的危险,不仅如此。
胡有恩:平衡。
记者:它青苔太多了,可能会滑。
胡有恩:这胶鞋不太会滑,你放心。
记者:我能用四个脚吗?
胡有恩:可以,沿壁,手扶着里面。
树干搭的桥下是悬空的山坳,漆黑一团,看不清到底有多高。明显的晃动让记者不敢向前。
胡有恩:走。
记者:有多高啊?
胡有恩:妹妹大胆地往前走。
记者:有多高啊?
胡有恩:你不要管多高。一层楼高肯定有的。
记者:一层楼。
不到两米的树干,记者走完已经满头大汗。
胡有恩:不错,不错,过来了。
这时候胡有恩才说了实话。
胡有恩:下面很高的石壁。
记者:你刚刚不告诉我。
胡有恩:告诉你你就不敢过来了。白天你绝对不敢走。看不见就看不见下面危险。
半途中,这两位跟着胡有恩学养石蛙的村民,打起了退堂鼓。胡有恩却坚持继续找,他说这次的探险,相关他几百万元的财富。
除了危险,一路上也有不断的小惊喜。趴在石壁上的树蛙,不小心自己掉到桶里的蜥蜴。
胡有恩:蜥蜴跑进去了?
记者:让我看一眼,蜥蜴,真的是蜥蜴。它自己跑桶里的?
胡有恩:(桶子)就拎着拎着,它可能自己在树上,树叶上碰到它,它就自己跳到桶里来了。
记者:还好不是蛇。
一行五人走了两个多小时,前面带路的村民突然停住脚步,看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在溪流的一个石头缝里掏了起来。
胡有恩:哇,一只。水流旁边,它趴在那。
记者:趴在那里了,野生石蛙,
胡有恩:真的野生石蛙。野生的,好像是母蛙。
记者:怎么呢?怎么看?
胡有恩:它这里没那个刺。
记者:跟养殖的不一样吗?
胡有恩:养殖的(石蛙)肚子底下白一点,野生的它肚子底下发黄。
野生石蛙和人工养殖的相比,肚子小,腿长,身手敏捷,在自然的掩护下很难发现。
胡有恩:它躲在这个位置,石缝里面,藏在石缝里面。
记者:这水这么急,冲不走它吗?
胡有恩:在这边上,水不急,它就躲在水流湍急的边边上。
记者:真能找地方。
胡有恩:对,它躲在那里等虫子吧。
野生石蛙是保护动物,不能捕捉,胡有恩又把它放回了山溪中。
程晓云:(野生石蛙是)省级一般保护动物。一直以来就是禁止捕捉的,等于达到20只以上捕捉的量的话,就要去坐牢了,就承担刑事责任了。
忙活了一晚上,胡有恩空手而归。一到八九月,胡有恩夜间就频繁上山,寻找野生石蛙,看完了再放回去,那他到底要干什么?这和他所说的上百万元的财富又有什么关系呢?
8月30日,记者跟随胡有恩来到他的基地。可一进屋,记者却觉得不对劲,左瞧右瞧,一只蛙都看不见。
记者:你这一只蛙都不见着啊?
胡有恩:它们白天不见人,都躲起来了。
记者:躲起来了?
胡有恩:这个你看,这草丛里就是蛙。跑得厉害,你看还有一只躲在这底下,一个头。它躲在这里面。你看一只眼睛。
记者:真的,你完全就分辨不出来它是什么。它长得和石头颜色一样。
胡有恩:对,就叫石蛙。公蛙。
记者:这是公蛙?
胡有恩:黑的刺,这是公蛙,你摸一下,比较粗糙。
记者:割手,但是也不是特别割。
胡有恩:这只蛙还不是太老,这只刚好是两年的蛙,到三年的蛙它的颗粒就大一点。
石蛙的公蛙胸部有黑刺状突出,因此又被称为棘胸蛙,而母蛙没有。说起石蛙,胡有恩很是骄傲。
胡有恩:这是百蛙之王,蛙里面是最珍贵的,很美,你看,眼睛都发亮,红的,它是蛙中之王,蛙的皇后,蛙王。
这样的石蛙,市场价格一斤能卖到120元。这一块块石板底下就像是一个个的聚宝盆。
记者:这里面好多啊。
胡有恩:它喜欢群居。
记者:喜欢群居,全都喜欢堆一块是吧。
胡有恩:对,它喜欢扎堆,躲一块。
记者:那它为什么都躲下面?
胡有恩:它喜欢阴暗的地方,阴凉的地方,它喜欢躲,所以它们都在石板底下。
记者:那像这一间房间里有多少只石蛙?
胡有恩:这里有6000多只石蛙。
记者:6000多只啊。
靠着养石蛙,胡有恩获得了不小的财富,他还带动很多人跟着他一块养。
张文凤:这家做得很成功的。他这个投资几百万元,一般人家,我去看过几家,都是投资几万元。
陈武:他这里规模比较大一点,对他的技术比较都放心一点。
别看现在胡有恩成了大家眼中养石蛙的行家,可一开始胡有恩也是一窍不通,不仅把家底都花光了,还经常因为石蛙和妻子拌嘴,一次,妻子实在气不过,就故意出去大手大脚的花钱。提起那件事,胡有恩都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