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有一位金华的老客户,到洋湖村收购翠冠梨,付了一半的钱后,说梨先让他拉去,他人到金华,马上划款过来。这人看上去蛮老实,梨农相信了他,让他把梨拉走了。隔了几天,不见划款过来,梨农忙打电话,手机已关。梨农急了,找村干部一同赶赴金华,但这人就像凭空蒸发一样,遍寻不着。当地人告诉他们:此人是个赌博坯,近日手气不好,赌博输了,人也跑了……
由于规范运作,2012年,洋湖村登喜翠冠梨合作社被宁波市人民政府评为“示范性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经营服务及销售收入达750万元。他们又用这笔“辛苦铜钿”反哺梨农:每年两次聘请农技专家到村里授课,选送村里的技术员到宁波万里学院进修;成立农资服务部,方便农户买肥料、买农药,并指导他们正确施肥、正确用药;投入4.6万元,浇筑水泥收购车道900平方米、碎石机耕路2500米……去年,合作社投入基础设施的资金达14.6万元。
镜头二:每年收购旺季,合作社出资为客户提供配套服务。他们办起临时食堂,每位客户只要掏出10元钱,就能吃到8菜1汤的实惠餐饮。考虑到长途运输,驾驶员需要休息,他们还专辟免费休息室,空调、茶水一应俱全。今年,许多客户主动提出:你们的饭菜太丰盛了,10元钱无论如何不够,我们出15元吧!
“都说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我的理解,你自己先把‘脚下柴’斫清爽了,人家才会来帮你!”徐道通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洋湖村有今天,除了自身努力,各部门帮扶功劳不小。
2011年,宁海县水利局帮扶洋湖村上马节水喷灌设施,第一期800亩,水利部门下拨60多万元,村自筹15万元;第二期更“结滚”,总投资达到了160多万元,村自筹23万元。是不是洋湖村的“公关”水平特别好、或者水利部门有所偏爱呢?宁海县水利局副局长朱邦贤说得好:洋湖村人办事实打实,我经手不少喷灌设施,有的村,说是300亩,一查对半还不到,我们只能按实际面积补助;洋湖村报上来800亩,你尽管去丈量,保准只超不少!
洋湖村目前的架构是“一套班子,四块牌子”:党支部、村委会、村监会、合作社,各项工作顺风顺水。其实不管形式如何,“小成功靠自己,大成功靠团队。”
辛勤的耕耘希望的田野
邓小平有言:“道德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呢?”近年来,洋湖村以翠冠梨为主导产业,村民人均年收入从原来的三四千元,跃升到2.5万元;集体经济从每年二三万元猛增到15万元,他们的精神文明又搞得怎么样呢?
“我们就是三条:干部带头、发展经济、正面引导……”洋湖村书记陈兆双,挺拔文雅,浑身上下拾掇得清清爽爽,做农民却有一股书卷气。他人不老,资格却很老,1972年就当队长,1980年开始当书记至今,曾被评为宁波市优秀党员、宁海县十佳村书记,最近又被推荐参评宁波市十佳农业经纪人。、
说起洋湖村的精神文明建设,陈兆双非常平静,认为这是应该做的工作,不值得夸耀:过去有的村民自己家里弄得油光水滑,但垃圾一苕帚扫到路上去,文明习惯差;村里有一条穿村公路,早年间,每到收西瓜的季节,几个文身的小后生拦住过往车辆强卖强买,影响很不好;还有村民不赡养上代人,我还上门撬过他的谷仓畚出谷子背给老人……现在,我们村年年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好儿女、好邻居评选,外加一个卫生示范户评选,号称“五好工程”。都是村妇代会、村老年协会提名,党支部审核,再在村里张榜公布一星期,再全村投票,得票率要在95%以上才能当选。有一个照顾瘫痪婆婆的好媳妇,还被评为宁波市文明之星,上了报纸、电视。
现在,村里的道路97%是硬化路面。400户、1200人的村庄,路灯接了74盏,夜里连转弯抹角都亮堂堂;拥有7只公厕,在长街算得上一流。村里出资80多万元,接通大水网自来水,管径按市级标准,可供3000人使用。保洁员对垃圾日清日运、集中处理……
村班子在“五好工程”的基础上,旗帜鲜明地号召村民勤劳致富。靠勤做,反对“落会”等非法集资;靠科学,反对封建迷信。他们小事不出村,把纠纷平息在苗头状态。历年来,村民到镇综治办“讲案”的,极少极少。
镜头三:对现在的生活,村民胡永土形容是“三级跳”:不瞒你说,我过去住茅厂,上世纪90年代造了楼屋,是两层楼,这几年,我在9亩梨园里勤劳致富,每年收入5万元以上,现在又搬进了100多万元的别墅,这不是三级跳又是什么?
党员胡甲,过去因给儿子治病,欠债10万元,也靠勤劳致富,日夜侍弄13亩梨园,不但债还清,还开始有了存款。
对于弱势群体,村里也照顾得很贴心。19户特困户、低保户,村里每年补助500至1000元。王某,过去只有一间半平屋,曾经一间屋里铺5张眠床,媳妇进门了挂块帘隔一隔。后来合作社以造保鲜库土地置换的形式,补助王某5万元,王某造起了3幢楼屋,结束了窘迫的日子。胡乙,原住3间平顶屋,晴天热煞,雨天漏煞。后来村里补助2万元材料费,裘银芳捐助10吨水泥,胡乙把平屋翻成了楼屋……
对于归正人员,村里也伸出热情的援手。竺某,上无片瓦又坐了多年的牢监。回村后,村班子坚持正面教育,引导他勤劳致富。他通过做泥水工攒下辛苦铜钿,村干部、党员又个人借给他一部分,竺某终于造起了1幢楼屋。后来还成了家,交了养老保险,银行里也有了存款。
由于劳教归正工作得法,洋湖村被宁海县司法局评为先进单位,奖励1万元!
近年,洋湖村又做起了“一村富带动邻村富”的功课,联合长街村、城塘村、石桥头村等18个村结成支部共建单位,并建立党总支联盟、宁海登喜翠冠梨联盟。今年,周边18个村、600多户梨农卖梨收入达500多万元。
他们正在希望的田野上耕耘、收获两个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