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收益低、家庭生活困难……几年以前,多重打击曾让周锦春感觉到生活无望,并一度萌生了弃地的念头。
周锦春是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人,后来他不仅没有弃地,还牵头成立了芒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把当地土地资源盘活起来,现在成了知名芒果种植户,还开了一家农资销售店铺。2016年,周锦春的年收入超过30万元。
谈及过往,周锦春仍然感慨不已,同样是那些地,以前种什么都没有效益,但在基层农科人员的帮助下,农业科技带来了神奇的改变。
“登门劝阻、免费提供新品种、无偿进行技术培训。”云南省农科院热经所科技人员在调研中得知周锦春的情况后,对他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
“传统品种不适应市场需求,产量低,品质差。”热经所研究员尼章光说,保山有种植芒果的传统,但更多是不耐储运、纤维含量高的“三年芒”,该品种需在树上自然成熟后才能采摘,提前采摘的芒果口感酸涩,只能在本地销售。同时农户种植模式粗放简单,这就导致了产量低、品质低、效益低。
为了优化当地芒果品种,热经所多次调研考察后,决定在当地推广从缅甸引进后经过改良的品种“帕拉英达”。该品种产量高、口感好、市场认可度高,“更重要的是耐储运。”热经所副所长罗心平介绍,远距离运输一直都是芒果储运难题,再好的品种如果不能经受住距离和时间的考验,那么消费者满意度就不会太高,因为消费者多看中芒果外表,其次才会选择口感。
“不要说改良品种,就是套袋技术对于芒果价格影响都不小。”周锦春说着就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套袋的芒果每斤最低可以卖到2块多,而不套袋的每斤不到5毛。同时,什么时候套袋、套什么袋、什么时候取袋对芒果品质、价格都有影响。
2008年热经所开始推广芒果套袋技术,起初免费提供给村民,他们还不愿套袋,“因为他们觉得太麻烦。”尼章光说,而在当地芒果合作社进行套袋试点后,村民就看见了套袋的效益,第二年大家就开始主动学习套袋技术。
李升和是潞江镇白花芒果种植经营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7月以来,他都在忙着收购农户的芒果,虽然今年雨水多滋生了一些病虫害,但是受益于热经所的技术帮助,芒果品质依然高于很多地方。
“村里楼房随处见、村民汽车到处跑……”谈及变化,李升和笑得更灿烂了,以前,白花村主要经济作物是甘蔗,费时费力每亩也只有几百元收入,即便早期的芒果种植户,每亩收益仅在1000元左右,而现在每亩芒果收益稳定在9000元左右。
“都说科技改变生活,但若无人指导,生活也没法被改变。”李升和感叹到,合作社社员超过120户,面积超过4000亩,社员人均芒果收入在几年前就超过1万元。
“保山市就有2000多户贫困户在种植芒果后逐渐摆脱贫困,走上致富道路。”罗心平说,热经所共收集保存了国内外芒果品种资源650多份,并从中选育出适应云南种植的金煌、贵妃、圣心等12个优良芒果品种,在保山、元江、华坪、永平、永仁等热区推广,热经所的农业科技人员也会定期不定期对种植户进行培训。
此外,热经所与种植大户和销售市场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保护芒果资源的同时,促进品种的市场化。“农业科技与市场精准对接,才能真正让群众走上致富路。”罗心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