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当记者走进石屏县宝秀镇朱洼子村委会,只见公路两边一座座竹草结构的“房子” 耸立于田地间,难道这里又要建造成一处民族风俗园?你猜错了,这不是建造的什么民族风俗园,而是用来栽种姬松茸的。朱洼子村委会总支书记刘永华介绍说。
姬松茸也称巴西蘑菇。其菇体圆整,肥厚,鲜嫩可口,今年年初,镇党委、政府招商引资耿马福侨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到村里指导农户种植姬松茸,种出的姬松茸老板以保底价收购。搭建的大棚老板每个补助2500元、镇政府补助1000元。
作为石屏县重工业园区的宝秀镇,取镇内名胜宝山阁、秀山寺各一字而得名。全镇国土面积437.14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380.1平方公里,是一个“九分山有余,一分坝不足” 的农业大镇。特别是朱洼子村委会更是山有余,坝不足的真实写照,而如打破“九分山有余,一分坝不足” 的困境呢?
只有在转方式、调结构,从农业产业上寻找到破题答案。
在转方式、调结构这一重大发展问题上,宝秀的决定体现在智慧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宝秀等不起,拖不得。”而转变发展方式,就要积极推进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建设具有相当竞争力的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以优质、高效、生态、外向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城郊型农业,使宝秀建设成为经济结构合理、产业特色鲜明、人民生活富裕、综合竞争力强的现代化经济特色强镇。该镇按照“打造湖区经济发展圈、现代农业发展圈、山区综合开发圈三个经济圈”的发展思路,大力壮大特色经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农业发展方式转型是将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它不是简单的移花接木式的产业结构调整,而是一个科学系统的规划工程。石屏县宝秀镇在这方面为大家树立了榜样。
宝秀钟灵毓秀,在市场经济道路上,宝秀人几乎步步走在前列。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他们更是首当其冲,以登高远看的智慧将区域内资源的产出效益发挥到淋漓尽致。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他们总是站在“人无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精、人精我转”的潮头。
“人无我有、人有我多” 。宝秀镇引进姬松茸种植就是又一个鲜明的例子。
当然这个新鲜的名词初次出现在村民面前时,并还要在村子里“落地生根” ,有的村民在私下里偷笑:“山上的菌子,每到夏天多的是,还要花钱占地费劳力种植,能赚到钱?”
种了20多年人工菌的村民李绍华,用实际行动打消了村民心中的疑虑。他种人工菌这20多年里尝到了甜头。最近几年,他也从其他渠道听到种植姬松茸能赚大钱,巴西菇是食用菌中的珍品,且药食两用。干菇除畅销国内许多大都市外,近年来,还热销日、美、韩和新加坡等国,市场需求量大,价格居高不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种植姬松茸投入成本少,建造一个大棚成本大约7000元,可使用3至5年;而生产巴西菇的主要原料为干稻草、干牛粪、甘蔗渣等都是当地农村的弃置资源,价格低廉,且加工后的原料用完后的还是上等农家肥,这些因素都非常利于在边远村庄发展巴西蘑菇。
尽管巴西菇在市场上很热销,但这里的村民却不怎么买账,原因很简单,两个村都地处大山深处,缺水、缺劳力人所共知,最关键的是种巴西菇需要技术,谁来保障技术,种出巴西菇后还能不能卖出去,价格是否像以前一样的高?
村民的担心不无道理。村里的干部早就看出村民的担忧,专门从外地聘请有多年种菇经验的技术员,为村民在种植巴西菇提供可靠的制种、供种、栽培等技术支持。同时,耿马福侨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与村民在开种前就签订好收购、销售合同,首先打消他们心中在销售问题上的担忧。
“最近几年持续缺水,村民靠种植甘蔗和包谷,辛苦一年,也挣不了多少钱。因此,村民都选择了外出打工挣钱补贴家用,有些家里就只剩下老人和小孩。”村民朱子现说。而现在宝秀镇在朱洼子实施了“千亩水改旱” 工程,特别是为了提高村民种植姬松茸的积极性,宝秀镇在朱洼子投入700多万元,进行一系列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使水、路、沟渠三通。
姬松茸种植产业是一个保护生态、保护森林资源、发展经济的好产业,也是一个变废为宝、物尽其用、低耗能的好产业,更是一个能使石屏县宝秀镇朱洼子村委会农民增收致富的好产业。
种植技术有保障,销售有出路,再加上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并且是当年建大棚,当年见成效,从而提高了村民种植姬松茸的积极性。目前,朱洼子村委会共建有80个姬松茸种植大棚,按照当前村民与收购姬松茸的老板签订的每公斤4元的保护价格,每个大棚平均收入可达4至5万元,到时,“菇” 富村民,也会为村民闯出广阔“钱” 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