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临翔区一组烤烟生产数据:全区种植烤烟8.5万亩,收购烟叶22.4万担,上等烟比例达71.2%,收购金额达2.8亿元;平均亩产值为3277元、最高产值达6000元,实现烟叶税收6173.2万元;全区共有9个乡(镇、街道)80个村400个村民小组13008户58000多人种植烤烟,户均烤烟收入2.2万元,人均种烟收入4800元,占全年人均纯收入的90%以上……这组数据让人振奋。区烟办副主任杨正安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多年来全区成功推广的‘油烟’种植模式以及区委、政府的若干扶持政策和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随着现代烟草农业的稳步推进,临翔区农民依靠烤烟这一短平快产业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过去说起临翔区,给人的印象是这里油菜多,菜籽油好。“十一五”以来,该区大力发展烤烟产业,使油菜和烤烟融为一个整体。农民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发现,油菜和烤烟的种植方式、劳动密集、科技含量等方面存在许多类似的耕作内容,这也就为全区建设现代烟草农业奠定了群众基础和科技积累。特别是近几年来,临翔区探索走出一条“早熟油菜+优质烤烟”的创新路子,同一地块的复种指数得以提高。这一经验的倾力推广,不仅让博尚等老烟区的烤烟生产力进一步得以解放,最为难得的是让南美等少数民族聚集的新烟区农民逐步走上脱贫致富道路。今年,南美村平寨组村民扎朴建起了130平方米总投资20万元的新民居。扎朴之所以有胆量盖房子,是因为他于2009年以来一直种植烤烟并有了一定积蓄。特别是今年,扎朴家种了7亩烤烟收入达2.1万元,之前种植“得育早1号”油菜有1万多元,自己兼职做烤烟辅导员工资超过2万元,卖猪收入接近2万元。不足的6万元,他向银行贷款,并计划在3年内还清。扎朴对记者说:“我们寨子有一部分村民像我一样盖起了新房,这是村民多年来想都不敢想的事。由于一些农户欠钱盖新房,这就促使大家要认真发展烤烟等产业,平时过日子也懂得节俭、用钱也有计划,生产生活观念转变是我们拉祜族种烤烟的最大收获。”
种植烤烟,是一项阳光产业,但其硬件、科技等投入并非一笔小数字。对此,临翔区出台10项优惠政策扶持产业发展,树立群众种烟信心。对新建烤房每座补助1500元,并免费架设电网确保烤房电力供给;新开挖烟区道路每公里补助15000元、修复每公里补助5000元,并免费提供抗旱移栽引水管材解决烤烟移栽用水;每年安排120万元培训资金,提高种烟群众科技水平;博尚、圈内、章驮烟农交售每担中上等烟叶补助15元,其它乡(镇、街道)烟农交售每担中上等烟叶补助20元;采取以物折资方式,每担中上等烟叶补助烟农10元农药;采取烟农投保、烟草公司、市区两级财政补贴形式,建立自然灾害保险机制,其中区财政为烟农每亩投保5元;在配套燃煤运费补助的同时,通过信用社为烟农协调每亩最高500元的烟用物资贷款;采取现销与赊销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农户解决烟苗款问题;将现代小农机优先配置到种烟区,提高烤烟种植科技含量;兑现超合同种植面积烟农优化烟叶结构每亩170元的财政补助。对种烟群众来说,这10项优惠政策就是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烟农从中得到的实惠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以今年为例,临翔区实际投入烤烟种植扶持资金达1419万元。圈内乡坝胡村村民赵家海说:“区委、政府各项政策的兑现,让我们吃了‘定心丸’。几年来,我家的种烟面积不断扩大,今年已经发展到15亩,交售烤烟和各项补贴加在一起收入达到8万元,人均种烟收入超过2万元。”
在谈到烤烟种植的艰辛时,博尚镇党委副书记王一户告诉记者:“烤烟从种到收,每一片烟叶农民要摸11次。”由此可见,烤烟是勤劳者的产业。而在这些勤劳者中,不仅仅是农民还包括区乡(镇、街道)机关公职人员,烟草部门技术员和村组干部等,他们的劳动付出需要给予一定的奖励才能体现。就此而言,建立一整套考核激励机制,是临翔区发展壮大现代烟草农业的关键所在。首先是设立乡级考核奖,每完成一担中上等烟叶奖励博尚、圈内10元,其它乡(镇、街道)15元;超额完成指令性收购任务的,每超一担中上等烟叶再奖励10元;完不成任务的,按完成比例兑现。通过测算,全区应兑付乡级烤烟奖励资金248.15万元。其次是村级考核奖,每完成一担中上等烟叶奖励博尚、圈内种烟村5元,其它乡(镇、街道)种烟村6元;超额完成指令性收购任务的,每超一担中上等烟叶再奖励5元。经测算,全区应兑现村级烤烟奖励资金117.093万元。第三是区级科技奖,每完成一担中上等烟叶奖励职能部门2元。据统计,全区应奖励科技创新资金44.067万元。这3项考核,区财政应支出409.3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