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如今成了天津滨海新区的“聚宝盆”。新区大港地区“滨海盐碱地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项目通过嫁接改造,让盐碱地上随处可见的盐生植物,变成了濒危、名贵中药材生长的“新家”。
“新区中度以上的盐碱地面积达300万亩,但过去的利用方式却比较单一。”新区农业局工作人员介绍,现阶段新区盐碱地开发,以发展水产养殖业、种植冬枣、苜蓿等耐盐植物为主。但柽柳、白蜡、碱蓬、盐地碱蓬、海蓬子等这些在新区盐碱地广泛分布的植物,却一直没有有效方式进行开发利用。
新区农业局工作人员表示,盐碱地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项目,正是针对盐碱地与盐生植物这两样没能被利用的宝贝。通过利用中国农业大学的种子萌发刺激剂、接种融合剂,将管花肉苁蓉这种名贵中药材植物通过嫁接的方式,“栽”种到盐碱地里的柽柳树上,这样柽柳树就变成了肥沃的“农田”。
目前,大港利用“柽柳―管花肉苁蓉寄生培养”技术已建立示范区350亩,柽柳等盐生植物栽培成活率达到96%,管花肉苁蓉接种成活率达到 86.6%,平均每亩增收2000元以上。同时,项目已累计培训生产技术1020人次,使大港230名农民掌握熟练项目生产技术,增加就业150人。盐碱地正成为新区农民致富的新“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