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坦的土地、规整的畦垅,一眼望去,几百亩苍翠嫩绿的樟子松苗呈现在眼前。昨日,记者从右玉县右卫镇高墙框村了解到,村中126户人家,95户都靠种苗木致富,刘玉才作为村里第一批靠樟子松致富的农民,5年的时间已经收入了300多万元。
60年前的高墙框村还是荒山秃岭,一眼望去不见绿色,风沙肆意侵袭,恶劣的生态环境让村民连最起码的温饱都难以解决。“我小的时候,由于风沙很大,白天得点灯,第二天早上起来门都会被沙土堵了一半。后来县政府号召种树,我就每天跟大家扛着铁锹去栽树,一栽就是一天,饿了就吃点干粮。”刘玉才告诉记者。
从小就开始种树的刘玉才,从2003年开始学着种植经济林,那年刘玉才在村里承包了50亩地培育油松,但由于生长条件不适宜,老刘种了五年油松才赚了9万块钱。
后来知道自己村里的地是黄沙地,适合种植樟子松,于是从2008年开始,刘玉才投入20多万改种樟子松,此后几年老刘每年只在清明浇地、锄草、剪枝时投入一万块钱左右的人工费就可以了。
5年过去了,老刘的樟子松一年比一年卖得好,每到春季,右玉、内蒙等地的人都来抢购老刘的樟子松。“长到一米二左右一棵松苗就能卖到40块钱,要是长到一米六,一棵可以卖到60块钱。我今年卖了一万五千多棵,纯收入大概在60万左右,这些年一共卖了有300多万了”。刘玉才告诉记者。
看着老刘赚了大钱,高墙框村的人们都纷纷承包了土地,学着老刘种起了樟子松。而尝到甜头的刘玉才,也计划在原有70亩苗木的基础上,明年再承包10亩种植经济林。
“现在我们村种植苗木已经成为一种产业了,全村126户人家,95户都靠种苗木致富,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600多亩,占全村土地的二分之一,村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再也不用背井离乡去打工了。”高墙框村村支书李瑞告诉记者,以前村民都是进城去打工,现在不光人都回来种树了,每到清明过后,还得雇人来帮忙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