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拜师”远程教育 食用菌种出大名堂

发布时间:2012-07-11  来源:神农网
摘要:“拜师”远程教育 食用菌种出大名堂

  一个门外汉,两年内竟然成为食用菌种植专家,这不是传说,这是南充市高坪区会龙镇熊家桥村杨德兵的创业故事。如今他建起了高坪区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年产食用菌30万包,产值300多万元,还带起了当地群众自主创业、科技致富的热潮。

  一篇报道引出财富梦想

  杨德兵今年37岁,初中毕业后,和当地其他青年一样,奔赴沿海城市打工。他先后在建筑队、电子厂、砖厂干过,因为吃苦耐劳、勤俭节约,有了一些积蓄。从厂里出来后,杨德兵租了个摊位卖蔬菜。在外闯荡许多年,他增长了不少见识,蔬菜生意也做得不错。但是,杨德兵一直觉得,这只是“小打小闹”,他希望自己创业,在家乡“大干一场”。

  2009年春节,村里组织了一场远程教育课,回家过春节的杨德兵闲来无事也跟着去了。就是这次学习,让他的财富梦想萌芽了。

  学习期间,一篇名为《远程教育让他成为“鸡王”》的报道吸引了他。而这篇报道的内容,正是会龙镇邻近的斑竹乡某村民养殖“虫子鸡”创业致富的事迹。杨德兵突然开了窍:“搞养殖可以致富,搞种植行不行呢?”

  回到广东卖蔬菜时,杨德兵多留了个心眼,通过多方打探和比较,他发现,食用菌价格高、销路广,“种植食用菌,只要搞好了,肯定能致富。”

  有了这个想法,杨德兵兴奋不已,但他并没有贸然行动,为了让创业更加顺利,他展开了深入全面的调查。“村里有没有闲置土地?能不能请到富余劳动力?本地土壤气候是否适合菌类生长?”杨德兵说,当时自己很费了一番心思,在与镇村干部座谈、请行家帮忙分析后,他还奔赴周边的顺庆、蓬安、广安等地进行市场调查。功夫不负有心人,“让我惊喜的是,川内的食用菌市场需求量同样很大,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做完了前期调查,杨德兵心里有了底,他尝试着在房前屋后试种了100多盆金针菇,几个月下来,效益很不错,这更坚定了他种植食用菌创业致富的决心。2009年夏天,杨德兵把广东的蔬菜摊位转让,带着妻子一同返乡,圆自己的财富梦想。

  请教“老师”攻克技术难题

  村党支部对杨德兵自主创业、科技致富的行动非常支持,帮助他协调租用了村里几亩闲置土地。2009年秋天,杨德兵买来塑料布,搭起3个大棚,捋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

  他原以为,大规模种植同散种一样,只要勤劳肯干,就可大获丰收。就在他满心期待享受收获的喜悦时,却发现有的菌种不仅出菌率低,而且成菌经常开裂,不受市场欢迎。各方咨询无果,这让杨德兵一筹莫展,此时他幸运地遇到了一位 “贵人”――村里的远教站点管理员杨世乐告诉他,远程教育网络里,有很多关于种植食用菌的节目和课件。

  在杨世乐的帮助下,杨德兵学会了使用远程教育终端,他细心搜索了所有关于食用菌种植的节目,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观看,直到看懂为止。终于,他在课件中找到了自己种植失败的三大症结――塑料薄膜不通风、不隔热;温度没有控制好,出菌率低;采摘间隔过长,导致食用菌开裂。

  从此,村远程教育站点就成了杨德兵的“老师”,一遇到拿不准的问题,他就到村远教站点上网搜索寻找答案,只要一有空,他就去学习食用菌种植的新知识、新技术。

  磨刀不误砍柴工,杨德兵熟练掌握了食用菌种植技术,信心满满。2011年春天,他花“血本”购置了食用菌专用塑料棚和移动空调温控等设备,并将大棚增加到20个,成为全区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镇党委、政府也给予他大力支持,帮助他租用土地、协调贷款,并奖励他5000元现金。

  大棚建好了,技术成熟了,各种食用菌长势喜人。为了拓展销售渠道,杨德兵还通过远程教育网络发布销售信息,让自己的食用菌基地实现了产销两旺,年产值达到300多万元。目前,全镇已有10多户村民在杨德兵的带动下种植食用菌,户均年增收上万元。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