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燕在平茹种植棚里
3月29日一大早,杨燕在她的平菇种植棚里,辛勤选采平菇,并准备送往华蓥市内的各大市场,其中,部分还要发往重庆。“当天采摘的蘑菇才新鲜,市民才会买。”
情愫:要把所学的知识派上用场
2008年6月,杨燕从四川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学院毕业后,到成都一家大公司工作,薪金不薄。但她总觉得自己所学得的知识没有派上用场,在她男朋友卢浩的支持下,这位倔犟果敢的巴山妹子。
2009年8月,毅然决然地来到华蓥市天池镇仁和村种植食用菌(蘑菇)。
杨燕虽然在川农大学习了一些蘑菇种植的知识,但与实际还有一些距离。特别是要建立食用菌种植基地,就得建设接种室、发菌室、大棚等,还要购置接种柜、高压灭菌锅、粉碎机、升降机、拌料机、装袋机等食用菌种植必需设备,这些设施就要资金十几万元,一开始就使她困难重重。
不过。有志者事竟成。她的坚持感动了身边的人。在华蓥市相关部门、天池镇、仁和村以及朋友、同学的资助下,她筹到资金,并建起了食用菌种植基地。
探索:从困境中站立了起来
在种植蘑菇的过程中,杨燕说既有收获的快乐,也有失败的痛苦。
棉籽壳是种植蘑菇的一种必备材料,2011年时很贵且不好买,杨燕从资料上了解到可用棉渣代替,于是就购回棉渣拌合种植,结果蘑菇生长极慢并且老黄,一次就损失2万多袋,前后损失50多万元。
然而,她没有被这沉重的打击所击倒。通过到成都郫县等地的种植大户学习,她终于找到了失败的原因,慢慢从困境中站立了起来。
杨燕表示,目前,基地已累计投资20余万元,内设拥有现食用菌种植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并且已经成功培育了平菇、鲍鱼菇、金福菇、金针菇等生态食用菌6个品种。其中,以夏季种植的金福菌为重点培育品种。“这个品种在川东北地区少有种植,价格较高,效益较好,产品生态环保,市场销路很好,供不应求。”杨燕说,目前她的产品主要销往广安、重庆等地区,年产量约5万斤,可实现产值40余万元。
为扩大生产规模,2011年,杨燕又在老屋嘴村租地10亩,建立种植大棚,在三年内逐步建成天池生态食用菌研究、种植基地,建成后年产量将达到20万斤,可实现产值约160万元,还可解决5至7人就业。
行动:带领大家一起富裕
“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裕才心安”,杨燕说。种植蘑菇需要稻草、玉米芯等,这些原材料农民大都做柴烧了。她就用每斤3至5角的价格在附近的邻水县乡镇、广安区桂兴镇、华蓥市天池镇、禄市镇等地收购,变废为宝,为农民增收。同时,每季蘑菇采完后的废料,免费送给附近的10多户菜农种植生姜等,收益翻番。仁和村的卢顺群、五家坳村江成田等蔬菜种植户都尝到了菌料种植生姜的甜头。
在蘑菇种植季节,每天请3至4名村民务工,一面务工挣钱,一面学习蘑菇种植技术。她为了鼓励帮助大学生王莉回乡(武胜县)创业,在自己发展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千方百计挤出一万元借给王莉,帮助她开起了小型超市。
仁和村的五保老人申安林、曾光荣,时不时到蘑菇基地买蘑菇,杨燕坚持不收他们的钱;倘若一段时间老人不来基地了,杨燕就采摘新鲜蘑菇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