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0日,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
2009年3月,记者到大头菜主产区四川省威远县采访时,首先被当地人带上了山。
记者:“这里种过大头菜吗?”
威远县向义镇大冲村党支部书记吴金容:“种过大头菜,这些漫山遍野都是大头菜,凡是荒地都种过大头菜,你看,这些窝窝就是种过大头菜的,还有这些叶子都是大头菜的,95%的农户都种大头菜。”
四川省威远县大头菜种植面4000亩,年产值8000万元。然而六七年前,大头菜只不过是农户们自家腌制的咸菜,谁也不曾想过它还能卖钱。这商机究竟是如何被发现的呢?
大头菜又名“芥菜”,每年10月下种,12月采收,经过晾晒、撒盐、腌制等工序加工而成,是我国四川、广东、广西等南方地区常吃的一种咸菜。
经销商:“煮汤也可以,炒回锅肉也可以,下稀饭也好吃,也可以当零食吃。”
以前,大头菜并不是威远县的主要农作物,但因为饮食习惯,很多农户每年都会种一些。
威远县向义镇大冲村种植户龚焕芬:“那时候没有种好多,是种出来自己吃,每年都种一点。”
1998年,种植户李美明给去广东打工的弟弟带了十几斤大头菜。从此以后,弟弟每次回家都要带大头菜走,而且数量一次比一次多。既然大头菜在外地受欢迎,李美明决定把大头菜卖到广州去。
2002年,李美明两毛多钱收来的5000斤大头菜,不出几天功夫,就以六毛多的价格全部卖完了。李美明从广州回来后,立即成立了大头菜生产基地。
李美明:“当时想家家户户种的都有,就直接收来发到广州去。”
起初,李美明接到的是一些几万斤的订单,生意做的不温不火。但随着业务拓展,他对大头菜的需求量逐年递增,2004年,他突然接到一个 80吨的大订单。当时李美明每天挨家挨户收购大头菜。一星期后总算凑齐了80吨货。可是,当他正为挣了十万块钱而兴奋不已时,客户打来了电话。
李美明:“就出现了质量问题,质量问题就是变酸、发霉,发霉之后客户就退货。”
生意黄了,李美明亏损18万元。可是,为什么家家户户都会腌制的大头菜,会出现质量问题呢?
李美明:“当时小批量的时候,随便过去收回来之后,农户也做的少,善于管理,质量也保证的了,但是后来农户一做大了、一做多了,质量就保证不了,我当时也没有想到这一点。”
增种后,很多人家的大头菜产量增加了十来倍,质量变得难以控制。接受上次的教训后,李美明提高了对大头菜的收购标准,农户们在晾晒、撒盐、密封、腌制等过程中更是不敢有半点马虎。种植大户蓝淑芬,严格按步骤腌制大头菜,但一段时间过后,她还是有大部大头菜出不了手。
新店镇石坪村村民:“李老板要这个货,要经过阳光照射,要买黄的,因为我们做出来,上面的1/3的才能黄,说实在话,这个中间,下面泡在盐水里的都晒不到。”
原来,大头菜经过十来道加工步骤后,要在太阳下密封保存,颜色才可由青变黄,当地人管这个过程叫做“焖黄”。以前每家只腌制几百斤大头菜时,很容易就被太阳全部照射到,而现在,象这样的一个大袋子,里面就装有2000多斤大头菜。
记者:“我看上面挺黄的,都还行。这一袋都能达到这一个品质吗?”
威远县向义镇大冲村种植户罗利银:“不可能,这不像以前做的少,基本上都可以像这样的,都像这个金黄色的,因为数量太大了,你不可能全部都是一样的。”
当时,很多农户家都有两三万斤的大头菜产量,由于存放集中,根本不能完全被太阳光照射“焖黄”。如果分成小袋子摊开焖黄,又没有场地。出于无奈,农户只好靠延长存放时间来提高焖黄数量,但随着天气逐渐升温,大头菜变质的风险也随之加大。
威远县向义镇大冲村种植户甘群英:“大头菜到了五六月,梅雨天气,天气热,容易变酸、起霉、变质、容易烂。”
尽管,李美明把当时每斤2毛多的收购价提高到了7毛以上,可是“焖黄”问题还是让他和农户的关系陷入了僵局。
李美明:“厂子都停工了,没有货源,没有货源,农户不种了,你光收好的,稍微差一点的,种出来之后,变不成钱,厂子也没法生存。”
与此同时,和李美明一镇之隔的经销商文中玉也面临同样的困境,为保护农民种植大头菜的积极性,2006年,文中玉实施了一个大胆的计划。
文中玉:“农民刚刚腌出来15天左右,15天左右,根本这个颜色、香味,什么都达不到质量要求,所以我当时就采取把它全部收回来进行二次加工。”
提前收购农户腌制15天左右的半成品大头菜,将困扰农户的“焖黄”环节留给企业加工,虽然这样做要增加人工、原料、场地等投入,但既保护了农民种植大头菜的积极性,也保证了质量和产量。文中玉凭借前一年的订单数量,下血本收购了1000多万斤大头菜,但市场需求量和价格,都具有不可预见性,文中玉因此栽了跟头。
文中玉:“销量估计太高,结果没有卖完,在2006年亏了大概30万。”
2007年,当地经销商提出让农户根据自家情况,自愿安排大头菜出售时间。随卖随收的方法,使经销商避免了因囤积数量过大而带来的资金风险。同时,经销商采取收“统货”的方法,青的黄的一起收回后再进行分类,质量达标的直接供应市场,颜色青的,撒盐后分装小袋子,焖黄1星期左右,可达到上市标准。
李美明:“每天我收回来几万斤,请了二三十个工人,全部装进小袋子,把好的选出来,绿的和青的全部用来装成小袋子,你看晒出来完全黄金颜色的,质量相当好。”
罗利银从2004年种植大头菜,但因为年纪轻,对腌制技术掌握不好,在“焖黄”过程中,放到后期的大头菜有2/3都要变质倒掉。2006 年罗利银曾一度放弃种植大头菜。但得知经销商可以收统货后,他又重操旧 业。今天,他家就要出售部分腌制了三十多天大头菜,尽管这时出手,价格要比下半年低,但却避免了因存放时间长而变质倒掉的风险。
罗利银种植户:“只要不霉烂,青的也好,黄的也好,自己要老板能卖出去,就都能卖的出去。”
随时收购统货,对于技术好的农户来说,可以延长“焖黄”时间,提高“焖黄”数量,把大头菜放到后期出手卖高价。
威远县向义镇大冲村种植户刘淑华:“就是说我做的好,要留到下半年价钱高的时候再卖。”
通过收统货的方法,使种植户和经销商的利益都得到了保护。如今,威远县的大头菜种植面积4000亩,年产值8000万元。平均每斤收购价可达1块钱,每亩纯收入千元以上。
cctv致富经:让大头菜热卖的秘密
发布时间:2009-04-24 来源:cctv致富经
摘要:2009年3月20日,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 2009年3月,记者到大头菜主产区四川省威远县采访时,首先被当地人带上了山。 记者:这里种过大头菜吗? 威远县向义镇大冲村党支部书记吴金容:种过大头菜,这些漫山遍野都是大头菜,凡是荒地都种过大头菜,你看,这些窝窝就是种过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其他人正在看……
- ·自贡蟑螂养殖女:致富路上的坎坷
- ·四川广安:朝阳乡推进“五进”致富工程 促进农
- ·四川泸州市古蔺蔬菜产业发展迅速 拓宽群众致富
- ·江安水清镇:发展现代特色产业,促进群众增收致
- ·曹淑远林下养鸡圆“致富梦”
- ·致富经:退休老人搞发明 63岁再创业
- ·四川泸州水潦:冬天大蓬种萝卜 两月纯赚360万
- ·泸州市江阳区华阳街道:桂圆花繁 赚了花钱赚果
- ·致富经:一个细节让同样的蛋卖出两倍的价
- ·四川华蓥市三岔河村:小葡萄背后蕴藏大科技
- ·四川达州渠县加强畜牧技术推广 助养殖业主实现
- ·四川涪西镇:经济作物助推射洪涪西镇农民增收
- ·看《致富经》萌生“致富经”养竹鼠闯出致富路
- ·大学生回乡创业 种植冬草莓香飘广元城
- ·宜宾高县:茶叶托起贫困山区残疾人的致富梦
- ·四川南充市:奶油南瓜好看又赚钱
- ·一只竹鼠可卖300多元 平昌小伙蒲俊养殖竹鼠
- ·“黑猪王”邓勇:一个四川农村娃与他的富农强农
- ·张光芬:身残志坚 创业实现人生梦
- ·泸州古蔺丫杈猪 迷倒京城高帅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