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来猪种的强力冲击下,我国地方猪种数量逐渐萎缩,有的品种近年来甚至濒临灭绝。四川资中农民邓勇充分挖掘我国著名地方猪种—内江黑猪抗病力强、耐粗食、肉质好等优势,在大力发展规模化、产业化养殖,有力保护地方猪种的同时,更积极带领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为引导养殖户从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进行了不懈探索。
创立“黑溜宝”品牌 做大做强健康产业
秋雨如烟,车行川中丘陵大县资中,林密草茂、百转千回的山路旁,一座座蓝顶白墙的房屋,与周边青黛村舍相映如画。这便是资中县公民镇柠源养猪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规划、设计打造的生态养殖小区。
公民镇盘龙寺村4组农民简金柱告诉记者,他从2008年开始养三元杂交白猪,几年下来,赢亏相抵相当于白干。2012年,他通过专合社与当地农民邓勇创立的永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合作,养了200多头内江“黑溜宝”,一年育肥出售,除去成本净赚10多万元。
“黑溜宝”是永辉公司2010年推出的内江本地生态黑猪品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内江黑猪是川猪主要品种,后因该品种生长周期长、产量跟不上市场需求而逐渐淡出市场,被生长期短、瘦肉率高的外源杂交白猪取代。
但是,随着健康消费理念日益普及,人们对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以前是一家炒回锅肉,满大街飘香,现在的肉很难炒出这样的香味了。”邓勇说, “我不去与大型养猪企业拼产量,而是专注做品质,满足市场前景广阔的中高端消费需求,这就是我的川猪梦。”
为此,邓勇与四川省畜科院合作,培育推出新一代内江黑猪品种—“黑溜宝”,纯天然放养,吃玉米、小麦等五谷杂粮和青饲料,中草药防病治病,既全面继承传统内江黑猪抗病力强、耐粗食、肉质好等优良基因,又具有生长周期可控、瘦肉率高、环保生态等新特点。
“从传统散养过渡到规模化、产业化养殖,必须要做标准,先做企业标准,再做行业标准。”四川大学生命科学院副教授邓小晨说,原来农民养猪是凭经验,既不考虑周期也不核算成本。为此,邓小晨与他的专家团队协助邓勇努力实现生产过程标准化,逐渐形成永辉独有的质量管控体系和产品溯源追踪体系。
在当地政府和专家团队的支持下,邓勇的“黑溜宝”事业越做越大。永辉公司自2010年成立以来,已在资中建立4个大型养殖基地,种猪1500多头,年出栏生态肉猪3万头以上,年产值达1.8亿元;同期在绵阳江油市创办的永顺公司,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生猪加上林果、莲藕等关联产业,年产值逾1.2亿元,邓勇也成为名符其实的四川“黑猪王”。
探索“黑溜宝”模式 农民养猪更踏实
“农民很务实,有钱赚才会跟着你干。”公民镇柠源养猪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鸿说,合作社社员目前已发展到341户,并且还有更多的农村养殖户渴望参与进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邓勇千方百计确保农民稳定赚钱。
邓勇说,针对农户的不同特点,公司探索推出了两种合作模式:一是生猪寄养,二是合同收购,“无论哪种方式,都是零风险,以确保在生猪市场平稳时农户有钱可赚,市场不好时农户保本不亏。”
生猪寄养主要针对渴望养猪又缺少成本的养殖户。公司向农民提供优质仔猪(或仔母猪)、饲料、疫苗、消毒保健药、生猪保险(放心保)、饲养技术等,农民提供养猪场地、饲养设备、水电、劳动力等。生猪出栏时,公司按每增长1斤付给1元的标准,给农户兑现酬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