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特种养殖拓宽民和县农民致富路

发布时间:2010-10-22  来源:青海农牧业信息网
摘要:特种养殖在民和县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但过去由于思想观念落后,指导思想上欠明确,加上销售市场不稳,特种畜禽养殖业发展缓慢,没有形成规模,其优势也末能发挥出来。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特养产品的消费需求日益增长,特种养殖在民和县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

特种养殖在民和县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但过去由于思想观念落后,指导思想上欠明确,加上销售市场不稳,特种畜禽养殖业发展缓慢,没有形成规模,其优势也末能发挥出来。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特养产品的消费需求日益增长,特种养殖在民和县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正逐步走进千家万户。

2009年5月北山乡罗家湾村村民张勇投资30多万元建成民和县第一家野猪驯养繁殖基地,起初他从山西引进种公猪4头,母猪13头,开始搞自繁自育,经过一年的试养,目前,存栏野猪72头,据张勇介绍,他所养殖的野猪每头售价能达到3000元,除去饲养成本1000元,每头纯获利2000 元,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与此同时,张勇2009年6月从云南引进的1000多只火鸡,经过4个月有精心饲养,到10月出栏时,每只纯收入达40多元,并且出现供不应求的状态,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闻风而来的人们就将张勇饲养的火鸡抢购一空;今年他引进的600只火鸡长势良好。

从试养野猪再到火鸡养殖成功,他走过的是一条曲折的探索路,他成功了。在他的影响带动下,民和县其它地方迅速涌现出了许多特种养殖户。 2010年3月,民和县原史纳镁厂下岗职工赵元杰租用镁厂废弃院子养殖七彩山鸡获得成功,他从陕西咸阳先后引进3000只特种七彩山鸡散养在镁厂废弃的厂子里。经过4个月的精心饲养,七彩山鸡长势良好,大的已长到5斤。在七彩山鸡养殖基地,更可以感受特种养殖的勃勃生机:网状的屋外养殖,充分让七彩山鸡爱飞爱跑的天性展示出来,这样达到了肌肉锻炼,从而肉质鲜美肥嫩。目前,赵元杰饲养的野山鸡已陆续出栏,以一只80元的价格向民和生态园和海石湾的一些大型餐馆销售,每只纯收入12元左右,预计全部出栏后,纯收可达3.1万元。

散养土鸡是民和县的一个传统优势产业,农村许多农户家都养殖土鸡,但由于饲养数量小,一直形不成规模,近年来,虽着特种养殖热的兴起,民和县的许多农民利用退耕地、荒山荒坡大力发展散养土鸡,养殖效益明显。

李二堡镇上藏村村民马俊武从2007年开始承包村上的700亩荒坡林地,进行散养土鸡。由于是纯天然喂养,鸡肉味道好,“土味”足,他的土鸡也在兰州、西宁一些高档饭店供不应求。如今,他每年出栏的土鸡多达5万多只,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在他的带动下,李二堡镇的规模散养土鸡户也已发展到5户,李二堡也成为我县的土鸡散养基地之一。

巴州镇巴二村的李明录今年5月份从甘肃武威引进2000只优质三黄肉鸡,以散养的方式在自家的42亩退耕还林地上进行饲养。据了解,散养的土鸡四个月可以出栏,每次出栏净收入达4万元,每年出栏三次,一年净收入可以达到12万元,这不但能快速实现他致富的梦想,而且为周围农户增加收入提供了借鉴经验。目前,兰州及海石湾的几家大餐厅已与李明录签订了以每斤土鸡10元的销售合同,初步尝试了订单畜牧业的路子。

面对各地兴起的特种畜禽养殖热,今年以来,民和县畜牧局在结构调整上大写文章,开辟多种通道引导农民想办法、找路子、赚票子,把产业结构调整与创新思路相结合,辅以政策性支持、扶持,找准切入点,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特种畜禽养殖走致富路子。据初步统计,到目前,全县已有各类特养大户58户,预计全年可创产值500多万元。

打印 责任编辑:小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