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记者看到在乐都县中岭乡平坦村的田间地头停满了各种拉运马铃薯种薯的车辆,农民们有的从地窖里拉马铃薯,有的将马铃薯装入编织袋,有的在过秤,一派繁忙景象。平坦村是乐都县有名的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村里的藏族村民唐扎西,说起马铃薯种薯带给自己家的实惠,满脸喜色。他说去年他家里种了13亩种薯,收获3万公斤,种薯全部售出后,有9万元的收入。再加上家中有60多头牦牛,30多只羊,收入挺可观。这两年,他们夫妻俩在山上侍弄种薯,家里的老人在县城照顾孩子,一家人的生活过得相当富足。
我省气候冷凉,土壤富含钾,生产的马铃薯以薯大、均匀、耐贮藏、口感好、淀粉含量高而获得国内市场的好评,尤其是生产的马铃薯种薯,因退化慢、增产幅度大而闻名全国,并且种植区域广泛,全省适宜种植面积在500万亩以上。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马铃薯作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一大亮点,将其确定为重点发展的十大农牧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从品种选育、脱毒种薯生产、综合技术推广等方面给予了重点扶持,马铃薯产业有了很大突破,许多村民都像唐扎西一样依靠马铃薯过上了富裕的日子。据了解,2011年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32.08万亩,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1.5%。在面积不断扩大的同时,大力推广青薯2号、青薯9号、乐薯1号、民薯2号、下寨65等优质高产脱毒种薯和全膜双垄栽培等实用技术,马铃薯单产水平较上世纪有了明显的提高,亩均纯收入达到500元以上,已成为青海山区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记者从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了解到,2009年以来,中央财政连续四年对我省马铃薯原种生产进行了补贴,每年投资2000万元,累计投资8000万元。2009年至2011年,累计建立马铃薯原种基地76万亩,生产原种137万吨,实现产值27.4亿元。我省依托马铃薯原种生产补贴试点项目的实施,原种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微型薯年生产量由2008年的800万粒增加到1500万粒;原种生产基地由14万亩增加到20万亩,年生产脱毒种薯30多万吨,除满足本省马铃薯生产用种外,部分还可外调;从供种到收获全程跟踪的服务,解决了繁种户在生产贮藏中的实际困难,提高了农户的种植水平,扩大了繁种数量,增加了繁种收入,辐射带动了周边农户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推动了马铃薯龙头企业和全省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马铃薯原种生产补贴试点项目与省级重点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相结合,既推广了脱毒种薯,又促进了新技术推广。如马铃薯全膜双垄栽培技术,2012年推广面积达到了70.12万亩,项目区脱毒种薯推广率达到100%,平均亩产达到2180公斤,比未覆膜的对照马铃薯亩增产480公斤;全省配方肥推广面积达到150万亩,其中种薯基地实现了配方肥全覆盖。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培育、扶持了一批善经营、懂管理的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建立了马铃薯营销网络体系,加快了产销衔接,全省现有马铃薯种植、营销合作社32个,种植大户17个,有效带动了全省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随着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种植,马铃薯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减轻了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
省农牧厅粮油处副处长张元告诉记者,马铃薯原种生产补贴项目是直接以种薯的形式补贴给农户,真正发挥了优质脱毒种薯的作用,种薯质量和产量都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张元给我们算了一笔账:2012年全省20万亩种薯基地,实现产值7.2亿元。项目区农户平均亩收入2160元,最高达到4000多元,户均收入6092元,一些干旱山区的种薯繁育村打出了品牌,农民靠繁育种薯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条件。据对乐都县中岭乡平坦村、湟中县鲁沙尔镇上下重台村、民和县北山乡等种薯基地农户调查,今年的种薯价格每公斤在2-3元,平均亩产按1800公斤计算,亩产值达到3600-5400元。我省的种薯基地已创出了品牌,种薯繁育户增效显著,家家盖起了新楼房,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在农业部的大力支持下,我省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目前已有6家企业具备了马铃薯脱毒、快繁等能力,已形成年生产微型薯2000万粒的能力。通过今后几年的努力,力争将我省打造成全国重要的马铃薯繁种基地。
一颗颗小土豆,成了农民心里的金豆豆,它不仅是青海高原的一张名片,也承载着农民致富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