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锡林郭勒草原绿草如茵、牛羊肥壮。绵绵细雨中,记者一行来到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白音淖尔嘎查牧民朱宝忠家里。
在砖瓦房前搭起的蒙古包里,记者品尝着新鲜的奶食,喝着醇香的奶茶,与好客的主人拉起了家常。笑起来一脸憨厚的朱宝忠说起话来十分风趣。
一年纯收入20万元,他在记者眼中无疑是个能人。可老朱却摆摆手说:“我就是个牧民,干的是最没能耐的活儿。”深入采访中,记者感觉到,他自谦为“最没能耐的活儿”里,却包含着让人佩服的大智慧。
当牧人们还在因循传统方法,按部就班地进行生产时,朱宝忠却大胆调整畜群结构,把大畜全部卖掉,只留下羊群,同时接起了冬羔。为什么这样做?他给记者算了笔明细账:拿一头牛和5只羊比较,一头牛只能接一个牛犊,按市场价算,也就2000元,但是5只羊羔却能卖到近4000元。赶上灾年,一头牛一顿就能吃掉15公斤草,而10只羊一顿也吃不完15公斤草。显然,养羊的成本比养牛小得多。
正因为算清了这笔账,朱宝忠下定决心只做养羊专业户。基本思路有了,怎么做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呢?富有创新精神的老朱摸索出了接冬羔、育肥出栏的方法。
在附近牧民欢天喜地过春节时,老朱却忙活在羊圈里。等羔羊出栏时,再集中育肥45天。虽然成本高了,但价钱合算。别的牧户家当年羔卖到580元时,老朱家的羊羔却能卖到780元。除去开销,一只羊羔能多赚100多元。按他家现在养殖的400只基础羊算,仅此一项,他能多收入4万余元。就在去年,他把自家的冬羔出栏后,又将附近牧民正常出栏的羊羔以市场价买回,集中育肥一段时间后出栏,每只羊羔身上多赚100多元的差价。这种经营方式获得成功后,他组织附近的3户牧民成立了乌力吉图育肥羊牧民专业合作社,手把手地教他们掌握接羔、出栏、育肥时间,为他们开启了增收致富之门。
有着7920亩承包草场的老朱为了规模化养殖,把邻居家的4000亩草场以一年3万元的高价租了下来,并把这些草场划分为13个小区,搞起了划区轮牧。与别人家不同的是,他家轮牧的小区小的只有100多亩,大的却有1000多亩。“每年接完羔子,就在最小的小区里轮牧。羔子大了,换到大些的轮牧区里。现在,我家的羊群正轮在第四个小区。这样一来,不仅节省劳力,还保护了草场的生态环境。”老朱把养牧的账算得面面俱到。
老朱的脑子什么时候都要比别人快上一个节拍。前年秋天,他把剩余的草全部卖掉,挣了8万元。今年,雨水如此充足的情况下,老朱却反其道而行之,打算建储草棚,囤积一些草,等价高的时候再出手。
草场并不比别人多,羊的品种也一样。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寻常牧民,怎么会走在增收致富的最前头?“我爱参加各类培训。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到现在已记不清参加过多少次培训了。平时爱琢磨事儿,也爱看些畜牧业方面的书。”
老朱的一席话,让记者茅塞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