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内蒙古库伦旗3月8日电 昔日流沙覆盖的不毛之地,如今成了亩产水稻600公斤的优质农田。沙下衬膜建水田、浸种插秧种水稻,这些过去想都没想过的新鲜事、新技术,如今却成了库伦旗北部沙区农牧民经常向外“炫耀”的致富经。
走进库伦旗北部茫茫塔敏查干沙漠深处的茫汗苏木和额勒顺镇,一个个沙下衬膜种水稻实现治沙与致富双赢的鲜活实例让人耳目一新。沙漠向来是干旱缺水的,沙土养分少渗水也快,怎么种水稻的呢?
在对茫汗苏木毛敦塔拉嘎查农牧民额尔敦毕力格的采访中,我们揭开了“沙地衬膜水稻”的神秘面纱:当地居民平整沙丘后挖30-40公分深的畦田,在畦田底及四壁衬垫塑料膜形成容器防止跑、渗水,然后回填沙土,在畦田旁打井,运用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等综合措施种植水稻;这样大大小小的水稻田散布在茫茫沙海间,既抑制了风沙,又改善了沙区生态。额尔敦毕力格是茫汗苏木第一批搞衬膜水稻种植的人,去年他家7亩沙地衬膜水稻就打了5400公斤粮、收入2万多块。
“沙子堆平房、毛驴上了房,是过去库伦旗北部沙区的写照;如今沙漠成了粮仓,2万多农牧民生产生活不再靠天。”目睹昔日风沙成害的沙区如今绿洲遍布、生机无限,茫汗苏木老党员那顺无限感慨。塔敏查干沙漠在库伦境内有300多万亩,为治沙,广大沙区群众没少植树造林,然而,单一的植树造林虽然抑制了风沙,却没有直接经济收入。近年来库伦旗委、旗政府通过试验摸索,开发衬膜水稻产业,为广大沙区群众敲开了“智富”门,走出一条治沙与致富双赢之路,去年全旗4100亩衬膜水稻总产量达到246万公斤,实现产值836万元,1240个项目户户均实现增收6700多元。
“专家说,沙地衬膜一次性投入能用100年!”额勒顺镇衬膜水稻种植户德沁告诉我们。沙地衬膜种水稻,第一年加上整地、打井、衬膜等基础建设费用每亩地需投入2000元左右,第二年开始每年只需投入350元种子、肥料、水电等经营费用,按每亩平均产粮600公斤、最低每公斤3.4元计算,亩收入在2040元左右,扣除年均投入成本亩纯收入也在1600元以上。而沙地玉米一般亩产在500公斤左右,按市场价每公斤1.4元计算,每亩玉米收入为700元,扣除成本投入350元,每亩玉米纯收入仅有350元,衬膜种1亩水稻的收入能顶5亩玉米。
为充分调动沙区群众发展衬膜水稻的积极性,库伦旗委旗政府整合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等项目,无偿为项目户打配塑管井、提供衬膜用塑料,并积极协调金融部门为生产户提供贷款支持,仅2010年旗信用联社就为衬膜水稻项目户发放贷款400万元。为确保沙地衬膜水稻产业健康发展,该旗政府还成立了以分管副旗长为组长,旗财政、农牧业、水务、科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衬膜水稻专项推进领导小组,并在旗农牧业局设立了办公室,经常组织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沙地衬膜水稻项目嘎查村,为项目户提供技术服务。
“旗里已将衬膜水稻定为十二五时期提高沙区粮食产量、增加沙区农牧民收入的主导产业,五年内种植面积将突破2万亩。”库伦旗政府一工作人员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