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时节,记者来到新建县望城镇小桥村。站在村口放眼望去,处处枝繁叶茂、鸟语花香;沿着蜿蜒的小路进入村庄,立刻感受到花卉苗木长廊的与众不同,香樟树郁郁葱葱,桂花树馥郁芬芳……在小桥刘家自然村的广场,记者找到了67岁的“苗木大王”刘济善。
广场的后面,一栋五层的小楼房十分醒目,这就是刘济善的家。“2006年建的,900多平方米。总共花了70余万元,全是靠种植苗木赚的。”见到记者,刘济善兴奋地介绍说,“如今,全村人都尝到了种植苗木的甜头,家家户户投身其中,大大小小品种达100余种。我家的苗木基地有1000余亩呢!”
据了解,刘济善所在的望城镇小桥村刘家自然村,是个典型的人多地少的村子。实行土地承包前,村民一年种两季水稻,勉强吃饱肚子,根本没有余钱。土地承包后,凭借村庄是近郊村、交通快捷便利的优势,80%的村民从事起蔬菜种植。虽然很辛苦,但一亩蔬菜的收入抵得上四五亩水稻,大家纷纷感受到致富的喜悦。
“后来为什么不种蔬菜,改种花卉苗木了?”记者不禁心生疑问。“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推手把我们‘逼上梁山’。”刘济善乐呵呵地说。原来,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交通发展越来越快,蔬菜种植户越来越多,种菜赚钱越来越难。进入新世纪,随着人们对城市绿化需求的不断提高,花卉苗木日益走俏,尤其是南昌吹响建设花园城市的号角,给苗木种植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但由于本地苗木基地太少,品种又很单一,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钱被江浙商人赚走。
2000年,小桥村党支部迅速行动,号召党员干部率先试种花卉苗木。作为一名党员,刘济善立即尝试种植2亩苗木。第二年,他种植的30厘米高的红继木一棵卖到1.6元,一亩地能种5万棵,除去成本净赚八九万元。消息传开,村民都投来羡慕的眼光,称刘济善为“苗木大王”。在“苗木大王”的引领下,各家各户积极主动调整种植结构,小桥村迅速由蔬菜专业村转变成苗木专业村。
富裕起来的刘济善,没有满足于眼前的成绩,反而加快前进的步伐。由于村里土地有限,他鼓励子女到外地承包荒山野岭种植苗木。受此影响,村里年轻人也纷纷走出去,大规模发展苗木产业。目前,小桥村已发展花卉苗木3600余亩,其中在邻乡以及外县租地发展苗木基地达2000余亩。另外,村里还组建了3支销售队伍,积极拓展市场,并先后成立小桥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小桥富民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小桥花卉苗木行业协会等,实现抱团创业,共同发展,为全村农户提供传帮带、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现在,大家再也不是单打独斗闯市场了,有的从事网络销售、有的发展园林工程、有的专心珍稀品种……真是支部协会,群众得实惠;公司农户,致富有门路。”刘济善笑着说,“总之,我这个‘苗木大王’是过时了。不过,我也正在积极学习实践,过不了多久,肯定能把称号再夺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