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中华鳖“爬”出村民小康路

发布时间:2010-06-10  来源:农博网
摘要:说起泰和乌鸡,几乎无人不晓,但提起泰和的中华鳖,知者甚少。不过,如果在泰和或赣州用餐,你会发现餐桌上的甲鱼多半产自泰和县马市镇。村民们幽默地说,马市镇没马,鳖多。不少村民靠养鳖发了财,过上了小康生活。 马市镇人口不足3万,地理环境也不优越,人均耕地不足

       说起泰和乌鸡,几乎无人不晓,但提起泰和的中华鳖,知者甚少。不过,如果在泰和或赣州用餐,你会发现餐桌上的甲鱼多半产自泰和县马市镇。村民们幽默地说,马市镇没马,鳖多。不少村民靠养鳖发了财,过上了小康生活。

  马市镇人口不足3万,地理环境也不优越,人均耕地不足1亩,还有不少低洼地,种粮产量不高,村民为此头疼不已。咋办?村民们动起了脑瓜子。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流经该镇的梅堤灌渠常年水量充沛,且靠近低洼地。将低洼地开挖成池塘,再引入灌渠的水,搞水产养殖,正是一条因地制宜的发财门路。养啥呢?大多数村民第一感觉是养鱼,毕竟养鱼技术含量不高,对村民来说驾轻就熟。草鱼,鲢鱼,村民们变着花样养,哪种鱼有赚头就养哪种。但年底一算账,除去成本,收入并不算高。种莲藕?收益不大。养珍珠?又不懂技术。如何突破传统的养殖模式?大家陷入苦苦的思索中。

  马市镇有个占村,村里有个能人叫黄爵彬,现年六十有四。2006年前,他可是原占村村委会主任。村民们正是从老黄那里得到了灵感,也找到了发财的突破口。有人送老黄外号“马市鳖王”。此人养了近20年鳖,规模由小到大。开始时是试着养,也就几分水面,算是玩玩。经过摸索,老黄慢慢地掌握了养鳖技术。养鳖不像种粮,几个月就可见收成,鳖长得慢,得等到第3年才能上市。村民们心急啊,认为等几年才有收获,来钱太慢,对老黄养鳖不屑一顾。很长一段时间,只有老黄在养鳖的领域孤独地战斗着。几年前,老黄来劲了,一下承包了10多亩水面养鳖,很快便发了财,盖起了新楼,村民们这才开始跟着他养鳖。

  先是老黄的王姓女婿跟着老丈人养,现已承包低洼地挖成的鱼塘10多亩。这两年,又有村里的6户村民开始养起了中华鳖。大年初九,占村现任村委会主任林志荣说,这6户村民的养殖面积在两亩左右。不过,其中村民徐赣德准备“扩军”,节前已挖好池塘数亩,打算大干一场。村里的老治保主任也跃跃欲试,买了一亩水面的甲鱼苗。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占村养鳖专业户的带动下,如今,马市镇的养鳖专业户已越来越多,大大小小有近百户。不少外出务工者也回了家,瞄上这条发财路,哪也不去,就在家养鳖。黄爵彬的儿子前年就回来了,跟着父亲学习中华鳖的孵化技术,孵出的幼鳖卖给全乡的养殖户,每只4元左右,林志荣透露说,老黄幼鳖存货有10余万只,光这一项就能进账不少,这还不包括每年卖鳖的收入。林志荣笑言,老黄可是村里的暴发户了。老黄的几个女儿也在养鳖。都发了。马市镇三平村一郭姓养殖户,养鳖20余亩,不到3年就盖起了一栋3层小别墅。该镇养的鳖吃的是鱼虾螺丝,肉味纯正鲜美,远销广东,每公斤160元左右,供不应求。
 

相关阅读:

打印 责任编辑:小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