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地村位于渤海镇西南2公里,共316户,总人口1178人,耕地总面积4748亩,其中水田3350亩,旱田1398亩。
西地村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以种植优质水稻、韭菜大棚为主,全村95%的农户参与韭菜种植,是渤海镇著名的韭菜生产基地.全村现有钢筋结构日光温室大棚240栋,棚室面积20万平方米,中小冷棚及地栽韭菜30万平方米。年均收入达900多万元,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一半左右。近年来,有300多人到国外及全国各地打工,开饭店、搞运输,年收入可达100万元。这些都是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显著成绩。
西地村以前水稻采取传统的种植模式,产量一直停滞在垧产7500公斤,近两年来,村党支部依靠信息化建设,在全村推广了水稻“一段超早”种植技术,面积达2000多亩,通过上网学习,产前,把先进的栽培技术传授给农民,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6场次,受训群众300余人次。产中,利用网上发布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指导农民做好病虫草害的防治,使水稻产量明显增加。在今年不利因素影响下,水稻仍达到垧产9000公斤。产后,上网查询水稻销售信息,解决农民卖粮难的问题。
西地村党支部一班人,牢固树立整体发展意识,以农业结构调整为抓手,积极做好产业规划、农业标准化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组建了韭菜专业合作社,构建了“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格局,韭菜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韭菜种植户年人均收入超万元。以前由于信息不畅,韭菜难卖,韭菜价格经济人说多少是多少,现在,依靠信息平台,村里每天发布韭菜市场价格,使农民免受损失。今年,在韭菜产业发展的信息调查中,得知因牡丹江韭菜大市场的菜车入场费由原600元提高到2000元,致使韭菜经纪人压价、减量收购韭菜,造成菜农很大的经济损失时,村党支部立即与工商部门联系共赴牡丹江,与牡丹江韭菜大市场的管理人员协商,最终把菜车的入场费又降到了600元,为菜农挽回经济损失近3万元。
西地村依靠农业信息化建设,不但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而且使村民得到信息致富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