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赵庭荣:养殖黑白花奶牛致富

发布时间:2009-08-10  来源:淘牛网
摘要: 赵庭荣一家6口人。2002年开始饲养奶牛,如今已经由当年的两头变成了12头。村支书刘成祥为他算了一笔账:按一头奶牛年均纯收入5000元来算,还6万元呢,这还没算他家10公顷大田的收入呢。
         “如果没有这群‘黑白花’,恐怕这辈子也住不上这么漂亮的、100多平方米的砖瓦房啊……”在绥滨县北山乡古城村农民赵庭荣家的院落里,赵庭荣指着正在吃料的黑白花品种奶牛,自豪地向记者说道。 

         赵庭荣一家6口人。2002年开始饲养奶牛,如今已经由当年的两头变成了12头。村支书刘成祥为他算了一笔账:按一头奶牛年均纯收入5000元来算,还6万元呢,这还没算他家10公顷大田的收入呢。 

         在古城村,像赵庭荣似的靠养殖奶牛发家的农民有80余户。近年来,全村奶牛由当初的几头,发展到现在的380头,成为了全县最大的奶牛村。仅奶牛饲养一项,就使养殖户人均年纯收入达5000元。 

         古城村的奶牛业何以发展的这么快? 

         “在我们古城村有五个不出村,那就是技术培训不出村,冷冻配种不出村,奶资结算不出村,交鲜奶不出村,防疫灭病不出村。”北山乡乡长姜喜才道出了其中的一个奥秘。 

         古城村有耕地12000亩,265户1023口人,以旱田生产为主。2002年以前,虽然乡村干部积极教育引导农民发展奶牛增收致富,但是,由于配套服务不完善,制约了奶牛业的发展。因为拖欠奶资问题,因为错过了交奶时间,只好忍痛将牛奶白白倒掉问题等等,一度挫伤了奶牛户的积极性。 

         “这几年好了,这些难题都解决了。你看我这存折,这里就是乳品厂给我在银行存的牛奶钱。”农民郑德钢手拿存折说道。 

         为了让农民安心饲养奶牛增收致富,近年来,乡党委、乡政府积极与乳品厂等部门协调沟通,在古城村建起了收奶站,定点收购鲜奶;达成了协议,由乳品厂定期将奶资存入银行,奶农手持存折随便支取,此举被奶农高兴地称为:我们也有了“工资卡”。 

         “还有我们的(奶牛)协会呢。”谈到古城村奶牛发展势头强劲的话题,一位农民插话道。 

         为了让奶牛养殖户携手共同发展,乡村干部组织引导养殖户组建了奶牛养殖协会,并进行了注册登记。协会主动担负起了技术交流、协调相关部门的职责,为养殖户解除了许多后顾之忧,成为了养殖户的一座靠山。 

         如今,奶牛业已经成为古城村的支柱产业,仅此一项就收入150万元。 

         “这是要盖新牛圈哪?”看到养殖户郑德钢在自家的院落里干起了挖地低槽的活计,记者问到。 

         “不是,我这是要盖烤烟房。”郑德钢脸上充满了神秘和自豪感。 

         据绥滨县农委副主任苗贵斌介绍,由于郑德钢靠饲养奶牛致了富,有了资金积累,看到烤烟经济效益好,又把眼光瞄向了烤烟这一行。 

         郑德钢一家3口人,他不仅饲养着11头奶牛,而且还种植着4公顷水稻,你说他家的年人均纯收入是多少吧? 

         据乡长姜喜才介绍,为了调动农民种植烤烟积极性,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今年,乡财政为发展烤烟增收致富的农户,每盖一间烤烟房给予补贴5000元。仅此一项,乡里今年就得拿出10多万元。 

         乡党委、政府负责拿订单,农民种植烤烟挣钱不说,还给补贴,这样的好事儿谁不干哪。村干部、农民如是说。 

         “要想发,‘黑白花’”。古城人算是认了这个理儿了。
打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