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湛蓝,阳光明媚,一片辽阔的草原上牧草青青,一群肥壮的西门塔尔牛悠闲而贪婪地啃着嫩草,放牧的人是一对年过花甲的苗族老夫妇。这是笔者在大方县兴隆乡兴隆村兴丰组后槽山坡上看到的一幅油画般的场景,画面的主人公就是该乡五保户养牛大户杨元华夫妇。
一
杨元华从小是孤儿,无钱娶媳妇,直到51岁那年才与现在的妻子司大秀喜结良缘。可是幸福的背后总是有辛酸的泪水。兴隆乡地处大方县北部1500多米的大山深处,属于全省一类贫困乡,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杨元华这个朴实的苗族家庭和许多贫困户一样也没有摆脱贫困的命运。虽然他当时正处在新婚的幸福中,但是家庭经济条件的拮据驱使着他携带妻子外出打工一年,返乡两口子商量用670元钱买了一头西门塔尔母牛喂养。从此,他就与养牛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2013年开始,他整天和牛打交道,甚至入住山林,不分昼夜和一群牛生活在一起,正是有他的这份执着的养牛情怀,造就他从养1头母牛西门塔尔,发展到现养杂交牛西门塔尔26头,价值20多万元。
二
2016年6月7日,兴隆乡党委、政府利用第二十四期干部夜校,组织全体乡村干部集中收看安格斯肉牛养殖视频,深入了解该县引进的优质肉牛品种安格斯牛的品种特性、经济价值和生产性能等。杨元华站在会议室窗外,偷看了室内的视频。后来他感慨地说道:“听到政府正在组织观看喂养肉牛的视频,我就跑过来看嘞,我也要养外地牛,希望工作人员将光碟给我一张,我拿回家后放给邻居看,一定要让‘安格斯肉牛’在我们兴隆乡安家”。兴隆乡党委书记肖华安排专人将养殖技术光碟送到杨元华的家里,圆了他的科技养殖梦。2016年6月20日,恒大帮大方10万农民大培训第一期安格斯饲养管理培训会上,县委主要领导安排他发言。杨元华慷慨陈词:“各位学员要理解领导们对大方县脱贫攻坚的良苦用心,我62岁了,第一次参加这种学习培训,学到了不少东西,回家后要好好养牛,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对安格斯肉牛有了深入的了解的杨元华老人主动带头,支持政府的公牛去势工作,将自己所养殖的3头种公牛带头去势。带动群众种植金荞麦249亩,成为村里发展养牛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三
参加培训转变观念的杨元华没有忘记贫困群众,他积极配合政府做好安格斯肉牛养殖的群众宣传工作,动员21户农户(其中贫困户16户)建立专业合作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示范引领贫困户王龙军养牛16头,2016年,王家仅卖牛一项就收入3万多元;明西强养牛11头,其它散养户养牛都在3头以上,据了解,目前新丰组农户养牛达80多头,成为远近闻名的已发展养牛产业为主要脱贫门路的村民组。
四
年过花甲的杨元华、司大秀夫妇,因未育有儿女符合五保条件,乡政府动员他住进养老院,他却说:“那个名声不好听脸面不好看,我哪怕是五保户,也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给国家添负担,不给社会添累赘,不要让人家笑话我,我绝不做拼低保的事情。”
2016年6月5日,在大方县牛改工作调度会上,杨元华因不要国家兜底扶贫、靠养牛致富,更相信科学、主动让公牛去势,又人老志坚、动员16户贫困户建专业合作社,受到县委政府的通报表扬。
“杨元华是一个五保户,他原可以坐着吃国家的补助,但他十多年前买了1头牛,现在已经发展到26头,杨元华能够做到的,我们群众也应该做得到。”今年2月17日,大方县委书记张瀚时在赴兴隆乡蹲点调研脱贫攻坚座谈会饱含深情地说。
“现在新丰组的交通不方便,如果政府能够帮助我们改善交通条件,我养牛一定要养到死的那一天为止,并且要带动大家一起养牛,脱贫致富奔小康。”杨元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