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省岑巩县天星乡以及周边乡镇,说起杨贵文,知道他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称他为“致富能人”。笔者慕名而至,想看看这个传奇故事的主人到底有多“能”。通过面对面的采访、交流和走访群众后发现,与其称杨贵文为“致富能人”,还不如说他是“致富牛人”。他到底有多“牛”?他的四个故事足以说明。
“牛”事之一:创业养牛从未亏
2009年,经历了创业养鸭失败后,杨贵文用打工剩下的5万元辛苦钱转产养牛。之所以选择养牛,是因为他觉得喂牛的稻草便宜。修了圈,买了稻草,到周边买了9头本地水牛,加上自家的2头共11头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业。经过一年的悉心喂养,牛出栏了,虽没有亏,但没有赚到想象中的那么多钱。他发现,本地水牛吃得多,长得慢,牛肉的市场需求不大是导致经济效益不高的主要原因,要想赚钱多就必须换品种。于是,他改养本地黄牛。2010年底30头本地黄牛出栏后,收益也不容乐观。这时,他萌生了外出看看的想法。
2011年末,杨贵文怀揣全部家当和政府扶持的12万元共20万元南下广东拜师学艺。一个月后,他买回西门塔尔、利木赞、夏洛莱3个品种共35头进口肉牛。一年的耐心照料,2012年冬,杨文贵将第一批35头进口肉牛连同几个小犊牛全部出售,纯赚了20多万元。改养进口肉牛成为他养牛创业的转折点,成就了他勤劳致富的第一桶金,也让他初次尝到了大把大把数钱的滋味。
2013年36头,2014年45头,2015年66头。争取“2016年80头,用3—5年的时间实现自主繁殖养殖,帮助带领全村人共同饲养,逐步走上规范化、规模化养殖之路”是杨贵文产业发展计划。杨贵文就是这样通过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不盲目求大的“滚雪球”式发展让他在养牛创业路上立于不败,成为养牛圈子远近闻名的“传奇人物”。
“牛”事之二:两头牛赚3万元
进口肉牛成长快、周期短、销售好、效益高,有固定的货源和销售渠道。销售往往都是客户主动联系,提前下单,大部分销往湖南、广东,有一部分远销香港。
2012年,由于技术不好、疏忽大意,杨贵文饲养的36头进口肉牛死亡5头,价值约10万余元,一时成为他挥之不去的伤痛。不幸中的万幸,刚好这一年肉牛市场好,除去损失和所有成本,他纯赚了10万。更让人惊喜的是其中最后的两头牛远销香港,纯赚了3万余元,平均单头获利1.5万余元。截至目前,在周边养牛圈子中,他创下了单牛获利最高纪录。惊喜连连,2014年,他一笔订单售出20头牛,再创单笔订单最高纪录。
“牛”事之三:自学配料见效快
杨贵文养牛成本低、长得快,周边的养殖户觉得他肯定有“秘密武器”,于是纷纷前来参观学习。对此,杨贵文总是毫不保留,倾囊相授。不久,他的“秘密武器”便成为了公开秘密。
对于饲养这种进口肉牛,他的确掌握有“秘密武器”,那就是他的自制饲料。他的饲料是用酒糟、豆泊、菜籽饼等按一定比例配制加工而成,肉牛不但喜欢吃,而且生病少。用这种饲料喂牛,一般4个月的牛犊每月可以长肉70斤左右,8个月至24个月的牛每月可以长肉100斤左右。说来也许你不会相信,饲料的配方是他通过自学得来的。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他对养牛有独特天赋,当然也离不开他的勤奋好学。起初,他凭借到广东学到的粗浅技术摸索饲养,遭受了技术不精带来的惨痛损失。后来,他硬是专门买来饲养这种进口肉牛的相关书籍,刻苦专研,终于掌握了这个“秘密武器”。
“牛”事之四:初中文化成专家
创业养牛后,在弟弟的帮助下从外面寄来许多有关进口肉牛饲养 、疾病防治等方面的专业书籍,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对书上的描述多半一知半解,有些字甚至还要依靠字典才能认识。逐字逐句,一段一页,他慢慢专研。凭着一股“牛劲”,他“啃”完了弟弟寄回的所有书籍。在反复实践、总结的过程中,他不仅掌握了饲料的配制技术,还掌握了疫病的防治技术,成了名副其实的“土专家”。
他说那时候,他就像练武术走火入魔,成天拿着书在牛圈里转悠,看一眼书、看一眼牛,看一眼牛、再看一眼书,仔细观察,和书上说的认真进行对比,这时牛也停止吃料盯着自己,大眼瞪小眼,场景十分搞笑。
杨贵文现在的医术说达到了专家的水平一点也不吹牛,对于病牛,他只要听听呼吸,看看消化,仔细观察一下就知道牛大概得了什么病,然后对症下药,基本上都能痊愈。远村近邻的村民自家耕牛生病了都请他去医治,到目前还没有发生医死牛的事故,基本上药到病除。村民们都出钱出物感谢他,他不但婉言谢绝,甚至药钱和治疗费用分文不收。
从最初的11头牛发展到今天的66头牛,年产值达70余万元,杨贵文还带动周边11户养殖户发展牛养殖产业,解决了14人就业问题,成为远近知名“致富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