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走进丹寨县卡拉村,只见家家户户、男女老少在忙着选竹料、刮竹、制竹圈……一片红红火火的场面,让人振奋。在村支部书记吴明海家里,房间里到处堆满了制作鸟笼的器具、原料,一个个精致的鸟笼堆满了整个院子。
“没有办法,最近香港的客户要订一批货,急着给他们赶制鸟笼!”吴明海向我们解释道。卡拉村有传统编制鸟笼的习惯,吴明海依托优势,大胆创新,把鸟笼加工和销售进行规模化经营,带领群众走上了致富路,小小鸟笼闯出了大世界。
“心系群众,致富不忘本乡人”。这是吴明海外出闯荡多年后的真实写照。80年初中毕业后,由于兄弟姐妹多,家庭困难,无力再让他继续就读。作为长兄,为了解决家里的实际困难,他开始跟村里人学做起了鸟笼。可是丹寨市场小,销路不大。
精明的吴明海,不甘心局限于丹寨,他把目光投向了山外。为打开销路,吴明海带着自己加工的鸟笼到都匀、凯里、贵阳等地销售,效益颇为丰厚。几年的闯荡,吴明海在鸟笼产业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虽然自己富了,但很多群众却没有能打开销路。吴明海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心里并不是滋味,那份不安的心在翻腾着。
经过市场调查,担任支部书记的吴明海改变经营方式,打破了单人独打的运作模式。于1995年成立“丹寨县民族工艺鸟笼厂”和“卡拉村鸟笼协会 ”,采取“公司+协会+农户”的运作模式。将购进的原材料发给没有进厂的农户在家生产,然后按照公司制订的质量标准验收。产品合格后,由公司统一运到云南、广西、湖南等省地销售,年创产值60万元,农户获得收入30多万元。
初尝到甜头,吴明海并没有满足。为进一步拓宽市场,获取致富的信息,提升鸟笼品牌,打造鸟笼精品。2001年3月,吴明海辞去卡拉村支书的职务,开始对鸟笼生产和市场经营进行调研。
经过6年的外出打拼,吴明海带着技术和创新理念回到了村里,从工艺、款式及造型上大胆创新,改造鸟笼编制,从普通鸟笼向精品鸟笼开发,提升鸟笼的档次和品位,形成鸟笼产业。
在2007年的村支部选举中,他再次当选为村支部书记书。
“大家选我,说明大家信任我。我一定带领大家一起走上致富路”。这是吴明海立下的誓言,此时,他更加感觉到肩上胆子的沉重。打开销路,树立品牌,但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吴明海放眼山外,相继派人到省外学习制作抽丝、电钻打孔、外形模具等技术,又购进30台钻机、80台电动打孔机,极大提高了鸟笼的加工速度和质量。为打入国际市场,吴明海在精品上下功夫,相继开发出凯里笼、贵阳笼、云南笼、雕花笼等13个品种,集雕刻、蜡染、锦鸡等一体的精品鸟笼,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产品供不应求,部分产品还远销到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区和国家,年产值增达80万元。
“实行网上销售”。网上订单,是吴明海的心愿。为此,经多方努力,卡拉村 2006年4月开通了农经宽带网,开始“网上订单”业务。网上销售,销售量和销售额逐年提高,拉动了卡拉村经济。
吴明海告诉笔者,卡拉村准备增加投资10万元添置设备,计划年产鸟笼12万个以上、销售收入达300万元,项目覆盖本村及邻村农户106户。
如今的卡拉村,在“黔东南州十佳青年农民”、“贵州省星火科技带头人”吴明海的带领下,有95%以上的村民从事竹编鸟笼工艺生产。卡拉村,在科学发展观春风的吹拂下,已成为闻名遐迩的民族风情旅游景点,鸟笼产业蛋糕越做越大,成了当地群众手中的“金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