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爱拼才会赢 记黎安村致富能手李文华

发布时间:2009-12-01  来源:息烽县新闻中心
摘要:“到目前为止,已累计销售300多万元,盈利60余万元,20多名工人月工资均在1300元左右,仅上交国家的税收就近万元……”辛勤的付出换来丰厚的回报,在文华塑料颗粒厂的拉动下,当地村民搞起了废旧塑料收购,有的还专门买车帮厂里运货,老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

       “商家催得紧,大家加把劲,年终我发奖金。”冬寒料峭,永靖镇黎安村大院坝组文华塑料颗粒厂热火朝天,厂长李文化正在指挥工人们御料、装货,忙得不亦乐乎。

       “厂子能有今天的规划,真是不容易啊。”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李文化向笔者谈起了他艰难的创业历程。

       今年46的李文华,1963年出生于重庆南川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读四年级时父母双亡,12岁他只好带着弟弟出门混口饭吃。13岁时,兄弟俩终于在永靖镇黎安村大院坝组落脚,为了生存和照顾好弟弟,他挖过煤、干过泥水工。由于勤劳能干,村里的陈老汉将他纳为上门女婿,李文华才算有了个安稳的家。

       随着孩子的出世,再加上弟弟又结婚生子,一家9口人仅靠3亩多薄地,一年做来不够半年吃,李文华便不停地忙活,养羊、喂美蛙、开烟酒店、办打米厂,只要能挣钱养家,他什么都干。然而不但没找到钱,反而欠下了2万元贷款。为了增强致富本领,李文华还主动报名参加了村里的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培训,虽然学到了不少文化,但欠帐度日的现状终究不能改变,妻子的埋怨让他感到十分难受和失落。

       外面的世界一定很精彩。2003年,已是40出头的李文华,抱着一颗不服输的心,只身外出闯荡。他到过遵义、深圳、浙江,亲眼目睹了外地农民发家致富的例子,暗自发誓,一定要学到一门实现技术,回乡实现自己的致富梦。

       俗话说得好:“窍门满地跑,就怕你不找。”在浙江一家塑料颗粒厂打工时,李文华发现低价收购的塑料生产成颗粒具有很高的利润时,立即联想到自己老家的废旧塑料多,又没有人经营这个行业的实际,决定想方设法在厂里“淘金”。平时,他总是主动工作,别人不想干的活他争着干,而且从不计较报酬,老板对他信任有加,时刻委以重任。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的时间,李文华掌握了塑料颗粒原材料收购、生产、管理、销售的全部技术。

       2006年,李文华信心百倍地回到家里,提出了自己办厂的大胆想法,立即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在妻子的逼迫下,打工积攒的2万元钱全部还了贷款。手边没有一分钱,3个半大的孩子又在读书,正是用钱之际,难道快50的人还要继续出去打工?老李又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之中。

       一次开群众会时,不甘心的他鼓起勇气,在乡亲们的面前侃侃谈起了他的“办厂经”,塑料颗粒广阔的市场前景和丰厚的利润引起了村委和镇政府的重视,多次派人给其家人做思想工作,终于打动了他的妻子。在众乡亲和镇村干部的支持帮助下,当年底,李文华通过贷款等方式筹集到10多万元办厂资金,经过半年的筹备,于2007年初,在黎安村大院坝组挂起了“息烽文华塑料颗粒厂”的牌子,正式开启了他人生的致富之路。

       “刚生产了几个月,就被有关部门叫停了,原因是噪音大、污染严重。”提起办厂,老李感慨地说,政府做法没错,咱办厂就为老百姓,要整改好才有出路。于是他一不做、二不休,卖掉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走亲访友四处“化缘”,投入近10万元资金对塑料厂实施彻底改造,前后长达一年之久。

       “到目前为止,已累计销售300多万元,盈利60余万元,20多名工人月工资均在1300元左右,仅上交国家的税收就近万元……”辛勤的付出换来丰厚的回报,在文华塑料颗粒厂的拉动下,当地村民搞起了废旧塑料收购,有的还专门买车帮厂里运货,老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

相关阅读:

打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