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邹存亮:书写“石板栽花”传奇

发布时间:2009-10-30  来源:人民网
摘要:从开发桃木剑、桃木梳子、桃木链等旅游产品,到引领游客住桃花园、吃桃花餐、喝桃花酒。恭城连续举办五届大岭山“ 桃花节”,引来游客达200多万人次,直接增加非农收入30多万元。仅此一项,大岭山人年人均增收达500元。

        在恭城瑶乡有这样一位自强不自息的青年农民,面对家乡严重石漠化的残酷现实,他带领乡亲们撬石种桃,使昔日的荒山石岭变成了绿色果园和生态旅游景区,全村人均纯收入由上个世纪90年代不足200元提高到2006年的8000多元。这位书写“石板上栽花”传奇的青年,就是新当选的党的十七大代表、恭城瑶族自治县西岭乡大岭山村党支部书记邹存亮。

  棵桃吨石——石山变金山

  “有女莫嫁大岭山,吃水也要打算盘;出门三步山坡陡,红薯玉米度三餐。”这首被外村人传唱了多少年的民谣,令大岭山人至今难以释怀,也让邹存亮想起了当年找媳妇的辛酸。

  在邹存亮三层楼的新家,有一件其实早已不用的农具被他当作“宝贝”收藏——当年撬石种桃的踏犁。说起大岭山村昔日的贫穷,邹存亮拿出这件“宝贝”告诉记者,斩断大石山区的穷根就靠它,能娶回媳妇也全靠它帮忙。

  “我和老婆当年谈恋爱时,她娘家人多数是反对的,其实,不就是嫌我们大岭山穷吗?!”邹存亮接着说,也难怪啊,时至1991年,我们全村人均纯收入还不足200元,村民常年多以红薯、苞谷充饥。那年,23岁的邹存亮打工回乡,被乡亲们推选为村民小组长。

  为了别人不再瞧不起咱,也为了乡亲们不再听那首恹恹的民谣,邹存亮开始叩问何方才有致富路。有一天,他看着村头随风摇曳的几株野桃花,猛然想到自家屋后种下的几棵红花桃,他突发奇想:既然野毛桃能在山上生根开花结果,红花桃应该也能在石缝中成活呀!假如石山真能种桃,乡亲们脱贫不就有指望了吗?

  于是,他带领本村几个年轻人带着踏犁和钢钎铁锤来到山上,火烧荆棘,脚踩踏犁,轮番上阵,在乱石荒山上撬石挖坑种桃树。见这帮年轻人如此作为,邻村有人笑话:“你们是不是穷疯了,连石头缝也去撬。”村里老人也站出来说,山上这么多石头,你们撬得完吗?面对各种质疑声,邹存亮没有退缩,他们宁愿手掌磨出血泡,钢钎撬成“麻花”。

  1992年,以邹存亮为代表的几个年轻人在大岭山上硬是开出了七八亩“桃园”,他们试种红花桃成功的消息不胫而走,次年,大岭山村民纷纷仿效,大规模向荒山要效益的序幕就此拉开。邹存亮说,当时一个壮劳力需要花上两个多月才能开出一亩桃园,搬走顽石上百吨,“棵树吨石”的“典故”由此而来。

  天道酬勤。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邹存亮带领全村群众硬是把乱石嶙峋的大石山撬成了一个上千亩的大桃园,将石山变成了金山。而今,人均仍只有一分责任田的大岭山人,户均却有果园32亩,去年水果总产量达90万吨,人均水果收入8000元。

  富而思进——穷乡变新村

  几年光景,靠在石缝中栽桃种李慢慢富裕起来的大岭山人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在邹存亮的带领下,村民们开始拆除茅草屋,建设“小洋房”。为高标准地建设富裕文明新村,邹存亮带领党员和村民骨干到外地参观学习,村民们这才晓得外面的世界多精彩。

  要建漂亮的新村了,在新房选址的问题上,邹存亮“约法三章”:为建新村损失重、贡献大的人家优先;新址规划在原宅基地上的人家优先;具备条件能立即动工者优先。邹存亮和其他两名党员的部分果园在新村规划线内,不得不砍掉一些果树,每年因此要损失水果近万斤,但他提出不给一分钱补偿。不仅如此,他还主动借钱给有困难的村民建房,并把一块菜地无偿捐给集体建球场。

  两年之后,大岭山人告别了茅草房,全村34户人家住上了“小洋楼”。新村依山傍水,背靠千亩桃园,每年春天,到大岭山踏青赏花的游客络绎不绝。精明的邹存亮惊喜地发现,桃花也能变钱。于是,他带领全村群众继续在大石山上做文章,依托十里桃花,做起了生态农业旅游的文章。从“邹存亮农家乐餐馆 ”到全村已开办12家“农家乐”接待点;从开发桃木剑、桃木梳子、桃木链等旅游产品,到引领游客住桃花园、吃桃花餐、喝桃花酒。恭城连续举办五届大岭山“ 桃花节”,引来游客达200多万人次,直接增加非农收入30多万元。仅此一项,大岭山人年人均增收达500元。

  改良品种——桃李更芬芳

  大岭山的桃树种了多年,如何保住品质和产量,又成了邹存亮关心的问题。邹存亮告诉记者,要实现大岭山每年人均增收500元的目标,依靠科技改良品种,提高果品市场竞争力,是他最迫切破解的难题。2005年,在县农业局的帮助下,邹存亮到外省拜师学艺,他找到郑州落叶树植物研究所的专家求教,并从当地买回了十多公斤用于品改的树梢。2006年,从外地引进的七八个品种的树梢在大岭山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良”,邹存亮不仅免费送给乡亲们种苗,还手把手地教村民“高空嫁接”技术。

  “全村34户人家都参与了,嫁接成活率达80%,新品种明年就可以挂果了。”邹存亮说得很实在,一人富不算富,只有全村群众都富起来了,大岭山村党支部这个“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他本人荣获“全国小康示范村带头人”的称号才名副其实。

  就在记者与他聊得正火热时,自治区广播电视大学的领导带着中央电大的录取通知书进了屋。邹存亮马上起身迎上去,他接过录取通知书憨厚地说,这个学习机会对他而言太难得了,“新农村建设如果没有知识,不懂技术,不仅桃子种不好、卖不好,恐怕今后我在乡亲们面前说话也难服众了。”

  问及当选十七大代表的感受,邹存亮说,最近他正忙着到各地调研,收集社情民意,了解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基本情况。“继续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把大岭山的桃李产业和农家乐旅游做得更大,把自己种桃的技术传授给瑶乡更多的农户,让瑶乡同胞人人过上好日子,这是我最大的心愿。”邹存亮的言语中透出一股坚定与期许。

打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