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区往港北区中里乡方向走,一座披满绿色的大山横亘在城区的北边,这是城区的绿肺――北山。隆凤山鸡养殖场就“藏身”在青山绿水之间。宁静的山林,好斗的山鸡,构成了独特的风景。
初见隆凤山鸡养殖场的老板刘仲坦,见他皮肤黝黑、笑容朴实,却不知他已在商海摸爬滚打了近10年,练就了一身懂技术、懂市场的好本领。他养殖山鸡的经历,可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胆大、心细、坚韧。
胆大:辞职养鸡,敢于挑战
今年35岁的刘仲坦曾是一名小学教师,但他生性喜欢挑战,2005年就开始自主创业,先后卖过饲料、兽药、农药。2010年,他看准山鸡养殖业,毅然辞职,专职养山鸡。
刘仲坦的大舅子告诉记者,刘仲坦父母非常反对他辞职。山区孩子跳出农门不易,当年父母辛辛苦苦送他读书,好不容易当上了老师,全家都觉得很光荣。为了养几个山鸡就轻易地放弃这一切,父母想不通,多次做他的思想工作,劝他不要辞职。劝说无效之后,父母很生气,拒绝在资金和人手上给他支持。
刘仲坦看准山鸡养殖业,是因为山鸡不易养、有挑战性,但是回报率比普通家禽养殖高,他认为大有可为。但他养山鸡毕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难免遭遇挫折。可贵的是,挫折面前他毫不气馁,靠着摸索、钻研,终于获得成功。现在,他拥有一个占地20多亩的养鸡场,存栏1.3万羽野山鸡,主要销往南宁、深圳等地。他的山鸡和鸡蛋卖得好、卖得贵,去年光是卖鸡蛋的收入就有30多万元,养殖场一年的营业额可达500多万元。
为了带动周围更多的人致富,刘仲坦还成立了隆凤山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设在蓝田村、坦阳村的养殖基地已经开工了。
心细:善于学习,眼光长远
刘仲坦外表粗犷,却是个心细的人。他养殖山鸡,比别人多了很多“心眼”。这“心眼”,一是善于钻研技术、破解难题,二是懂包装、做品牌。
刘仲坦告诉记者,养好山鸡的关键是不让它们打架。山鸡羽毛五颜六色,还有着长长的尾巴,很漂亮,但毕竟属于鸟类,有着又长又尖的喙,习性十分凶猛,喜欢打架、叮咬,常常打架致死或者打得身上没毛。2010年他开始养鸡时,野山鸡就因打架死伤过半。
不让山鸡打架致死,要么剪掉他们的嘴,要么改变它们好斗的习性。他先后到过海南、福建考察,试过给山鸡戴眼罩、剪嘴。戴眼罩的办法效果不理想,因为山鸡很快就适应了眼罩,照打不误。剪嘴的办法也不行,剪嘴后山鸡的卖相差了,不好卖,价格低。他决定从改善野山鸡的饮食和管理上着手。经过反复试验,他给野山鸡喂食草料和自己配制的杂粮,并搭建起宽敞的网棚,增加山鸡的活动空间,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
刘仲坦养山鸡的想法“走”得很远,别人还在考虑怎么有效防疫的时候,他已经把眼光放到全世界,认真研究过各国的养殖标准,不随便使用药物,并按国外的标准来养殖。他举了个例子:欧盟为了避免鸡蛋中的药物残留,禁止笼养蛋鸡,要打入欧洲市场,就必须按照欧盟的标准去养殖,让母鸡产蛋在地上。
记者在隆凤养殖场看到,灰色的母鸡在鸡舍随意踱步,褐色、淡蓝色的鸡蛋一个个散落在地上,由工人定期捡拾。
用严格的标准养鸡,刘仲坦的目标是打造安全、可靠的绿色食品,打造放心品牌。记者在华隆超市看到,他的山鸡蛋用精美的盒子包装,“原粮投喂,走地散养,地面产蛋”等字样很显眼。华隆超市生鲜部部长廖美芳告诉记者,山鸡蛋一只就卖3块多钱,虽然贵,但卖得很不错。
坚韧:韧劲十足,屡渡难关
刘仲坦告诉记者,养殖业风险很大,一旦遇到严重的疫情,短时间内就会让养殖户血本无归。“今年年初禽流感严重的时候,朋友一见我,都笑着跟我说,你怎么还没‘死’啊?!”
尽管我市没有发生严重的疫情,但受大环境影响,整个禽类市场十分低迷,鸡鸭价格一度低到三四块钱一斤,不少养殖场被迫关门。
山鸡养殖和销售同样受市场的影响。但刘仲坦撑了下来,他的办法是:多养两个月,把肉鸡变成蛋鸡,或者等市场行情好转再卖。这样做面临极大的资金压力,因为在没有销售的情况下,资金周转很难,饲料、人工,样样都要钱。
幸运的是,刘仲坦养的山鸡吃得多、产出也多,养多一个月,一只鸡能多卖10元钱。靠着长久以来的好口碑,老客户继续坚持订购他的肉鸡,再加上卖山鸡蛋的收入,他又一次挺过来了。7月底,他搭建新鸡舍,把存栏量提高到1.8万羽,每个月将出栏3000羽肉鸡。
刘仲坦搞养殖多年,深知养殖业有周期性,但他认为,越是有风险的地方机会越大,而且搞农业要有耐心和毅力。在低谷的时候要撑过来,在高峰的时候要把握机会。
经历挫折而百折不挠,山鸡变成了刘仲坦发财致富的“金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