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鸭之乡”没有鸭,协会成立鸭才叫;水面养鸭鱼儿跳,种种养养真是妙——这首顺口溜说的正是获得自治区“星火计划农村专业技术示范协会”称号的“上思县养殖技术协会”。
这个养殖协会的会长名叫梁秀党,荣获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称号。近几年来,梁秀党带领全县70多个养鸭大户,以科技撑腰,实行统一供应种苗、统一供应饲料、统一供应药品和统一销售,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和提供销售服务,使生产经营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紧紧相扣,消化了农民进入市场的风险,真正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使协会产生了规模效益。
打破“香鸭之乡”鸭子自产自销的尴尬局面
梁秀党的家住在上思县那琴乡,这里的农民喜欢用稻谷、蔬菜养鸭,养殖周期一般在4个月左右,养出来的鸭子肉厚味香常吃不腻,因此素有“香鸭之乡”的美称。但在几年前,若想到那琴乡买香鸭,那可真难找得着,因为当地的香鸭数量很少,形成了“鸭乡”鸭子自产自销的尴尬局面。
但这样的尴尬很快就被梁秀党打破了。1994年,中学毕业的梁秀党承包了50亩水库搞起了养鸭业。万事开头难,因缺技术,当年他养的鸭子又病又小,亏了本,欠了债。面对失败,梁秀党没有气馁,他买了一大堆科技书籍给自己“补课”,还跑到自治区畜牧研究所向专家请教。通过各种手段,他的技术底子厚了,养鸭也顺了。一年后,他养鸭的纯收入就达两三万元。三年后,梁秀党又承包村里180多亩的水库,水里养鸭和鱼,岸上养鸡和种果,每年创收七八万元。
梁秀党养殖成功后,乡亲们也想跟他搞养殖,可缺少资金和技术,许多乡亲都空有想法而不敢行动。梁秀党知道后,积极鼓励大家发展养殖。缺鸭苗,他先供应;没资金,他先垫支。就这样,在梁秀党的帮助下,全村就有30多户群众开始养鸭养鱼,并相继成为养殖专业户。至此,“鸭乡”的鸭子开始批量上市。
不遗余力传授养殖技术
在农村,农民要拓宽富路,增加收入,主要的障碍是手中缺少实用技术。前几年,龙楼村的两位养殖户,刚从梁秀党那里拉回1000多只鸭苗,此时正值初春,天气尚冷,由于没有做好保暖工作,鸭苗受冻夭折了一半。梁秀党知道后,他深切体验到,乡亲们要做大养殖业,光有干劲和资金还不够,还得掌握扎实技术。于是,梁秀党利用10多天的时间,把自己在实践中积累下来的经验,结合书本上的知识,编写成通俗易读、简单明了的养殖小常识,大量印刷发给乡亲们学习掌握。他还经常给养殖户讲解养殖技术,组织群众到外地参观学习,借鉴外地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发展种养大业,使乡亲们的致富步伐迈得更快了。
组建养殖联合体为乡亲们担风险
“鸭乡”的鸭子多了,但各种困难也随之而来。有些老板故意以降低市场价格、联合拒买那琴鸭等手段压制他们;有些养殖户专于养殖疏于跑市场,且常常买到伪劣的饲料、药品、鸭苗,吃了大亏。
2003年,梁秀党在村里创办了全县首家农民养殖协会,成立养殖联合体。他在养殖户中间实行“四统一、两服务”,即统一供应种苗、统一供应饲料、统一供应药品和统一销售,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和提供销售服务。养殖户只需专心养殖,鸭苗、饲料、药品、销售等问题,梁秀党全帮办了。这些措施降低了养殖户的风险,同时也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易于形成规模。
梁秀党还积极发展蔬菜、速生桉、甘蔗种植,把协会和联合养殖体向乡里县里延伸,使种植养殖规模越来越大。2006年,养殖协会的罗非鱼开始销往欧洲、美国和东盟国家,鸭子、肉鸡、蔬菜等产品在区内时常供不应求。目前,联合体的养殖户数已发展到70多户几百号人,养殖水面扩大到 4000多亩。联合体每年可产肉鸭80多万羽,产值为1500多万元;年产鲜鱼10多万公斤,产值200多万元。其他种植业的年收入也超过200多万元。每个联合体成员户的年收入超过3万元。
8月15日,笔者在梁秀党带动发展起来的龙楼村一个小水库边见到一些群众正在撒网捕鱼。梁秀党看着忙碌的乡亲们,笑着对笔者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要大家都有事做有钱赚,我苦点累点也值得。”当然,他的付出也得到了社会的肯定,他的养殖协会被自治区科技厅认定为“星火计划农村专业技术示范协会”。他个人从2000年至2009年连续多次荣获“自治区科技种养能手”、“科技金穗行动”先进个人等称号;2007年,在中国科协、财政部联合实施的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活动中,他被评为“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2008年6月,北京奥运会圣火将在绿城南宁传递,梁秀党被选为火炬手,参加了圣火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