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蜂人万方芝:“首先就是找到这个蝗虫,然后让这个蝗虫呢,去吊给胡蜂吃。”
胡蜂就是俗称的马蜂,工蜂每天外出寻找食物,负责喂养幼虫,捉蜂人利用胡蜂喜欢吃蝗虫的特性,把逮来的蝗虫串在一根杆子上,吸引胡蜂的注意,这个过程叫吊蜂。
李明:“它本来是没有这个白色的绳子,做一个套,把它套上去,套在这个腰上面,这个蜂飞的时候就能看见白色的绳子,那个蜂不怎么能看得清楚,就看见那个白色的在那上飞。”
捉蜂人通常都是两人以上集体行动,一人负责吊蜂,一人负责寻蜂,通过跟踪绑着白绳的工蜂,最终找到胡蜂的老巢。我们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寻找,终于在另外一座山头上发现一个在地下筑巢的胡蜂巢穴。
万方芝提醒我们穿好防护服,因为接近胡蜂的老巢,它们的脾气就会异常暴躁,只要有一点皮肤暴露在外面,都可能成为胡蜂的攻击目标,胡蜂蛰完人并不会毙命,它会一直蛰人直到把入侵者赶走为止。
记者:“胡蜂怎么进到地下的?”
李明:“它原来是一个很小的一个蜂王,它找到一个像老鼠洞这样的,还有树洞,那个工蜂,就把那泥挖出来。”
李明:“你们不要动,这个蜂是跟着风走的,风一动的话,它就会过来,手一动,就会有蜂过来。”
李明:“算是比较大了。”
记者:“这个是第几层啊?”
李明:“这是第一层。是这样长的。”
记者:“最上面一层是吗?”
李明:“最上面一层。你看。”
记者:“这个品质怎么样?”
李明:“这个还可以的,你看,这个白色的茧很多啊。”
记者:“白的多说明什么啊?”
李明:“说明那个一级二级的那种蜂蛹就多一点。”
李明就是靠这种挖出来的蜂巢赚钱,现在,一斤这样的蜂巢收购价能达到40多元,李明一年就能收购将近30吨,他要这么多的蜂蛹到底有什么用呢?
李明出生在湖南永州,2004年从湖南师范大学法律专业毕业以后,在长沙一家公司里工作,每个月有1000多元的工资。李明不甘于在单位上班,想找点小生意做做,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老家的集市上发现很多山里人背着蜂蛹在市场上叫卖,一斤蜂蛹竟然卖到二十几块钱,他赶紧上网查询蜂蛹的相关信息,结果让他非常兴奋。
李明:“在网上看到求购蜂蛹的信息很多,但是出售蜂蛹的信息很少。”
那些在网上求购蜂蛹的大多是山东、广东一带的客商,每个客商一年的需求量都在十吨以上。李明小的时候就听说过自己家乡湖南的深山里有胡蜂,当地也有人吃,如果能把山里的胡蜂卖到外面的市场上去,价格是不是就能翻倍呢?
李明向公司请了十天的假,一路走访,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林市,桂林是个旅游城市,客流量大,他发现当地的很多餐馆都有蜂蛹这道菜。
饭店厨师莫志林:“这个菜的营养很高的,蛋白质很高的,所以可以做清蒸的,可以做椒盐的,也可以煮汤的。”
记者:“一天我们饭店可以卖多少?”
厨师:“这个我们一天可以卖10来斤的。”
记者:“这盘菜的话多少钱?”
顾客1:“58元,特色菜都是58元吗。”
记者:“不觉得贵吗?”
顾客1:“不贵,这个菜好吃吗。”
顾客2:“这个蜂蛹的营养价值很好的,它里面那个感觉就是很嫩滑,吃了以后就是很爽口吗。”
李明算了笔账,一盘蜂蛹的售价五十八元,充其量也只有二三两,而乡镇的集市上一斤只卖二十几块钱。这么大的差价,隐藏着巨大的利润。
李明辞去了工作,把家安在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林市阳朔县。他发现,山里人收集的蜂蛹大部分都在本地销售,价格受到很大的局限。
他用了三个月时间,建起了一个卖蜂蛹的网站,一边发布信息,一边到集市上收集货源。
李明:“他们就是缺货呀,就是到处上网,发布那个求购信息,发布求购信息的话,那个加工的一般都在山区加工,那样的他可能年纪也那么大了,他不会上网的。但是我可以上网,我可以找到他们。”
李明在网上发布供货信息,想试探一下市场。没想到,几天之后,一个叫阎志坚的山东收购商竟然真的找上了门。一下子把李明杀了个措手不及。
阎志坚的家乡在山东青岛,常年在外做生意,说话也有了一点南方口音。他奔波于山东和南方各个省市,为的就是给当地的饭馆找货源。
山东收购商阎志坚:“这个可以冷藏起来,冷藏起来在旺季的时候可以多存点货,淡季的时候可以少卖点,这样供应酒店吗,不能让它几个月吃光了以后就没得吃,给他们存下一点,长年可以卖。一年可以存十五六吨,每年都供不应求。”
阎志坚常年给山东的威海、青岛等地的批发商提供冷冻蜂蛹,胡蜂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南、广西、贵州等地,他每年都要南下收集货源。看到了李明在网上发布出售胡蜂的信息,第二天就买机票到了桂林。
阎志坚开口就要100斤的“大王”,他说的“大王”是一种俗称,在蜂蛹行业里,把已经做茧没有长触角的蜂蛹,称为“大王”,是蜂蛹里的一级品,市场上售价在一斤八十元左右。不同的生长阶段,蜂蛹的价格也有很大的差异。
李明:“你看这是蛋,这是幼虫。它后来结茧,结茧的话在里面又不断地长脚,长翅膀,都在茧里面完成,它就变成这种,这种就是一级的蜂蛹,七八十块钱一斤,这种长了脚的,就差了一二十块钱,这种再过一段时间,就会变成这样子,这个四十几块钱一斤。”
李明一共就100多斤的存货,其中一级的“大王”只占其中的10%,他表面上故作镇定,找人带阎志坚到阳朔的景区去玩,实际上,给自己争取时间到山里寻找货源。
但是,事情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顺利,他发现山里的蜂蛹收购商基本都在家门口一带活动,一次只能收个几十斤。
蜂蛹收购商谢应桂:“一般一天不能,抓不了多少,一天一般就是能抓一个两窝,这么大的就行了。”
蜂蛹收购商王焕冰:“碰到,就街上卖给我们,有些是我们的亲戚去挖,有些是,全部是熟悉的人。”
山里的村民基本上都是农闲的时候才去挖一些蜂蛹,平日里还要忙农活,几天下来,李明没收到多少。
眼看着纸包不住火,李明向阎志坚坦白了自己的处境,阎志坚感觉自己上了当。
山东收购商阎志坚:“从山东飞过来要1800多元的空运费,就是这个机票。来看他的货很少,家里只有一两个冷柜,感觉不太满足。”
李明很想把这个大收购商留住,但是,要凑够100多斤“大王”,必须去寻找大量的货源,自己仅有的几千块钱都花在做网站上,他找家里人借了十几万块钱,去建立自己稳定的货源供应基地。
吸取了上次的经验,李明开始作一个详细的计划,他认为自己不能盲目的下乡收货,必须找到相对固定的收购商,这时候,他在金宝乡的一个集市上碰到了正在收购蜂蛹的王焕冰。
李明:“那天去卖蜂,卖蜂给收蜂那个人,就他们一个集上面,全部是那一个人收的。”
当地的捉蜂人都是在农闲的时候偶尔捉蜂赚点外块,他们在赶集的时候把胡蜂卖给王焕冰,再由王焕冰送到饭店。王焕冰在金宝乡做山货生意已经十几年了,胡蜂只是捎带卖一卖,供货量一次只有几十斤。
李明觉得王焕冰是自己最合适的人选,他熟悉当地的环境,又常年和捉蜂人打交道,但是怎么才能让他帮自己组织一个完整的供货环节,并且长期稳定的供货呢?
李明:“我就说到他家去玩,然后买了鱼呀,还有肉呀,然后租了摩托车,到他家去吃饭。”
王焕冰了解到李明的来意,热情的招待了李明,两杯酒下肚,王焕冰说出了自己收蜂蛹的苦衷。
蜂蛹收购商王焕冰:“因为有水分的东西,会短秤去的,你放一晚上一斤差不多少一两去了。”
挖出来的蜂巢必须迅速的加工处理,如果超过两天,里面的蜂蛹还会继续生长,蛹变成成虫,价格一下就会降下来,时间长了,蜂蛹死掉就一文不值了。王焕冰自己没有冷柜,如果几天之内卖不掉,蜂蛹经常会烂在手里,就算卖得价格高他一次也不敢收多少。
蜂蛹收购商谢应桂:“不能放时间长,一般两天的时间就可以了,你再放时间多了,它这个里面它有这个蜂它都出来。”
蜂蛹的保存对王焕冰来说是个难事,对李明来说却是个大好的机会。他告诉王焕冰,只要能帮助自己收蜂蛹,就提前把钱预支给他。比起送饭店来说,王焕冰又有钱赚还不用担风险。
蜂蛹收购商王焕冰:“卖饭店应该它需求量不大,我们有时候一个集收很多的吗,那个饭店有时候它有货的时候不要的,所以说我们要找一个固定的老板吗。”
李明买进了十几个冷柜,承诺随时收货,有多少要多少。王焕冰提高了收购的积极性,有了李明做后盾,他开始主动到捉蜂人家里订货。
李明:“饭店的话它不确定的,它而且是每天它只要那么多,像我的话,他什么时候拉过去都可以,我什么时候都可以要。”
李明把收来的蜂蛹加工、分级,冷冻蜂蛹能储存半年以上。我们采访的时候,正碰上有人给李明送货,一次就送来1 30多斤。
李明:“我以前给了钱给她,就是有时候我会多给钱给她,给整数的。”
蜂蛹收购商 李翠花:“那个钱打去那个卡里面了。”
凭借对收购商的信任再加上开出的价格高,李明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固定了十几个乡镇的收购商,成为他稳定的收货渠道。虽然价格从一斤二三十元涨到四十多元,但高峰期一天就能收600多斤。有了充足的货源,他再次联系了山东收购商阎志坚。
山东收购商阎志坚:“按每天要收,带巢的要收个两三百斤,一两百斤就可以,可以加工一点,因为这样每天有循环产量,就是加起来十几天,几天,一个星期加起来几百斤,上千斤,然后在一起发走就可以了。”
经过分级的一级冷冻蜂蛹一斤的价格能达到80元左右。在树上筑巢的胡蜂体形比较小,大部分卖到广东,地下挖出的胡蜂个头比较大,一般销到山东。
李明:“树上的话它就是沾在树上面,这个是树枝,这里是一个树枝,它这样子。”
记者:“它两个大小有什么差别呢?”
李明:“大小差别很大的,主要是个头的,你看一下这个,然后再看一下这个。”
记者:“它俩年龄差不多是吗?”
李明:“这都是成蜂。”
每年有五六个像阎志坚那样的山东收购商常年向李明收购,一年的总收购量在30吨以上,李明一年能赚近百万元。因为胡蜂每年的存活时间是6月到11月,李明正开始自己试验人工养殖胡蜂。今年,已经有十几窝试验成功,他承包了几十亩的土地,养了蚂蚱,准备在这里架起一个大网,养殖可以过冬的胡蜂。以后,他可以减少对于季节的依赖,再也不用担心货源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