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葡萄收成不错,一亩田纯收入达到8000多元,比传统式种田、打短工划算多了。 ”卖掉最后一茬葡萄,宣城市沈村镇太阳村的葡萄种植户张宏林等算起了“收成账”。
秋分时节,太阳村的葡萄种植园内,青青的葡萄藤蔓在钢丝绳搭建的架子上恣意攀援。葡萄美味虽然无缘享用,但全村的葡萄收成、种植户的“葡萄经”、老百姓内心真实想法,笔者却听了不少,都可以作个“年度小结”了。
“葡萄种植关键是技术管理要跟上。 ”沈村镇太阳村徐支书介绍说,1999年发大水,太阳村不少老百姓结伴外出务工,其中一部分农民在无锡一家果园打工,专门从事葡萄日常管理,在学到葡萄种植技术的同时,他们对当地葡萄的高额利润更是咋舌。
无锡那边能种葡萄,咱们为什么就不能种呢?经过在外的摸索和实践,2005年,村民张元清第一个回家乡试种了3亩葡萄,次年收益1.2万元,然后他又扩大种植面积到5亩,再扩大到8亩,“吃了秤砣铁了心”要依靠葡萄种植来创业。“当时我们夫妻俩在无锡打工一年收入不到2万元,回来后高峰期一年收入达到六七万元,而且还能照顾到老人和小孩。 ”张元清告诉记者。
看到张元清不菲的种植效益后,周围老百姓纷纷跟进效仿。“张元清不保守,农户技术上遇到什么问题,随时请教他随时解答。 ”跟着张元清学习种葡萄的村民高大军说。在张元清带动下,高大军等一批农户不断扩大葡萄种植面积,全村葡萄种植渐成规模,不少常年在外打工的农户异地返乡,不少农户还到周边的双桥、五星等乡镇租地发展。一些农户开始向葡萄果酒、葡萄罐头等深加工方向进军,有的农户积极推广应用避雨栽培、滴灌技术和林下养鸡等新技术、模式。目前,沈村镇太阳村葡萄种植户达到200多户,种植面积接近1000亩,并打造出“滕远”、“夏黑”、“金手指”、“巨玫瑰”、“乌黑王子”、“贵妃玫瑰”等葡萄新品种。
规模上去了,单纯依靠种植大户“传帮带”已无法解决葡萄种植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问题。为此,太阳村确定了一名村干部专门负责技术问题,并以“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形式组建了小型“农科所”,各种无公害、环保型药剂配备齐全。 “我们常年举办各类培训班,实践基地就在葡萄园里,从修剪、翻地、追肥、绑枝、抹叉、喷药、疏果、套袋等都是手把手地教,有时还请南农大专家教授过来指导”。葡萄种植大户张宏林介绍说,由于许多工作都做到了前面,这一带的葡萄很少发生病害。
为了使葡萄有一个稳定的销路,太阳村在宣城市区九洲水果市场设立了代销处,通过这一销售窗口,该村葡萄销往江苏溧阳、高淳和省内黄山、芜湖等地,其中“夏黑”葡萄批发价就达到每公斤9元,效益十分可观。每年葡萄丰收季节,前来参加乡村游、采摘葡萄的市民络绎不绝,也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下一步,我们将在自发自愿的基础上,引导农民组建一个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或协会,创建叫得响的自己的葡萄品牌,真正把小葡萄做成大产业,引导更多的农户从中受益得实惠。 ”太阳村党支部书记踌躇满志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