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丰镇五灶村二组农民陈孝,48岁,从事食用菌生产已达28年。70年高中毕业回乡务农时,生产队长见他有文化,安排他在队里搞“920”(植特生长激素)和“5406”(菌肥), 两年后调到公社菌种站搞菌种,81年回队育蘑菇,自己开始摸索培育菌种。83年东台县食用菌24协会举办食用菌技术培训班,他积极报名参加学习两个月,回来后正式支锅搭灶,牵头创办“五灶菌种厂”。起初尽管吃尽了辛苦,年生产菌种才4000瓶,成功率低,栽培产量不高,对此,他认真分析原因,觉得主要是自己专业理论缺乏,技术水平不够。于是在84年9 月自费参加上海农学院食用菌技术培训班学?个月,订阅了各种食用苗杂志刊物,经过反复实践,终于掌握了食用菌高产的基本规律。从86年起逐步扩大生产规模,年生产菌种达到2万瓶以上。89年8月,他说服妻子拿出家里的全部积蓄8000元和3亩多承包地,置办养菌棚, 购买设备和原料,向工商部门申请工农业执照,挂出了全市第一家个体菌种企业的牌子─东台市蕈丰菌种场。经过滚动发展,到93年,培育灵芝、猴头、蘑菇、平菇、金针菇、木耳等菌种20万瓶(支)。自己栽培灵芝15万袋、蘑菇3.5万平方尺,纯收入10万元。 98 年实现营销额22万元,利润6万元,利税8300元。在他的带动下,安丰镇99 年食用菌面积发展到30万平方米。
菌种产量逐年增加,卖给谁?食用苗产品市场多变, 农民担心卖不出不敢种,怎么办?陈孝经常为此而绞尽脑汁。他首先想到的是要为广大种植户提供信息、技术和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实行“四包”,包菌种供应、包技术指导、包产品收购、包销售回笼。93、94两年,市场上蘑菇过剩,安丰镇大量鲜菇销不出,陈孝实现包回收的诺言,贷款100多万元,以保本价1.65元/斤全部收购,共回收鲜菇320吨,盐渍加工成110吨,来年卖给石家庄、镇江和南通的三家食品企业,自己虽未赚到钱但保住了菇农的利益,用他的话讲叫“回报百姓”。其次想到的是“联合”,他认为对付市场竞争需要规模和实力,要形成气候,凭借多年经营食用功和的知名度和信誉,加上“物以类聚,他与如东、姜堰、高邮、东台四个县市的1742户食用菌种植户自然结成松散型的股份制联合体。互相传递市场信息、市场动向、市场规律,对食用菌实行有计划的生产,合理搭配品种和数量,尽量避免25决策失误。94年全国灵芝一哄而上,联合体内 25吨灵芝低价还难销,因此吸取教训,调整了品种结构。据统计部门调查,98年该联合体实现营业额6500万元,利润3200万元。由于他脑子活,路子多,讲信用,联合体对他信任。97年3月初吸收为江苏省食用菌协会理事,98年4月被评为”东台市首批乡村优秀科技人才”,99年7月被东台市人事局评定为农民农艺师。
他在多年的实践中发现蘑菇生料制种比堆置料制种能延长菌丝老化程度,增加菌丝活力,写了一篇论文寄到某食用菌杂志社,因他是个“无名鼠辈”当然不予发表。他不服这个气,将这一发现告诉上海某专家,专家专程来考察论证,证明了他的发现,最后以专家的名义才发表。他摸索出蘑菇混土覆土新工艺,可节省工效2/3;引进推广蘑菇培养料二次发酵技术,使产量翻了番;他的菌种场生物转化率分别达到:蘑菇45% 、平菇200% 、金针菇 130% 、灵芝100% 、鸡腿菇50%,为国内先进水平;98年10月,他参加南京国际食用菌科学及栽培大会,在会上发表他撰写的题为“农作物秸杆与食用菌废料的二次利用”的论文,受到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获了奖,该文已被收入《98国际食用菌科学与栽培大会论文集》。他研究发现“胡桑枝条粉碎料栽培灵芝”,具有农药残留少、多糖(抗癌主要物质)含量高,其质量达到甚至超过野生灵芝的特点,准备申请国家专利。他的这些钻研及成果得益于专家的指导和帮助,深知科技重要的他用高薪常年聘请上海、江苏两农学院的三位院士、教授为顾问。他采纳专家分析的“食用菌生产经营要跳出微利的圈子必须向高科技发展”的建议,于今年2月投资40多万元,购进两台进口的超微粉碎机,新上“物料超微粉碎”项目,不仅对联合体生产的灵芝进行深加工以增值,还承接来料加工业务,投产伊始,即有中科灵芝、上海超微科技公司、北京中菌公司、国防二科等单位前来洽谈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