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下旬,本该是紧张的夏收时节,可记者在安徽省太湖县却看到了一番奇怪的景象。
一大早,小池镇白庙村的村民们就开始在自家的田地里紧张的劳动,为即将栽种的中稻做准备。而与它一坝之隔的新仓镇同心村花桥组的田地里除了杂草,什么都看不见。出于好奇,我们来到了村里,可看到的景象就让我们更加纳闷了。
村里除了老人、妇女和孩子,年轻人都出门打工了。花桥村村民组组长周盛斌告诉我们,他们村的年轻人在这样的农忙季节根本不用回来帮忙,但每年年底组里都会给他们一份收入,即使是这些留守在村里的老人和妇女也不例外,这是为什么呢?
同心村花桥组所在地,原来是一片叫做“罗皮畈”的低洼地。2007年以前,每到雨季,发洪水就成了家常便饭。
安徽省太湖县同心村花桥组村民周盛祥:水田是经常淹,一年有时候要淹七八次。原来我们没有搬迁过来,我们把油菜放在公路高一点的那个地方,全部把它放在高处,那个油菜全部在水面上漂起来了。
花桥组十年九涝,给周盛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家里的低洼田不种粮可惜,种粮被水冲了更可惜。于是,1999年,他和村里的其他年轻人一样开始出门打工挣钱养家。而父母因为年纪大,干不了体力活,低洼田只能靠出租换取口粮。
2004年,村里有人偷偷从外地接了一些鞭炮加工订单回来生产,并赚到了钱。于是,地下小作坊式的鞭炮加工点在花桥村开始盛行起来,安全事故也就接踵而至。现在,当我们想就以前的事情在村里进行一些采访时,大部分村民面对我们的镜头仍然很谨慎。
靠低洼田种粮不保险,靠鞭炮加工挣钱又不安全。村民们很迷茫。然而有一天,随着几个人的突然到来,村民们又重新燃起了致富的希望。
2007年8月8日,县水产局来了一群人,经过打听,大家才知道,原来那是县里在推广小龙虾养殖,听说花桥组的低洼田十年九涝,于是,来看看能不能养龙虾。
安徽省太湖县水产局何进华副局长:我们来看以后,这个地方特殊就是它是低洼田。低洼田是养龙虾的首选。它能存得住水。
这两年,小龙虾的市场行情看好,加上花桥组的低洼田很适合养小龙虾,能给村民们带来不错的效益。但是养之前必须得先加高加固堤坝,才能避免以后被洪水冲垮。可如果让村民们各家修各家的堤坝,投入就是一笔不小数目。于是,花桥组的组长周盛斌想出了一个办法。
安徽省太湖县同心村花桥组组长周盛斌:将低洼田整合到一起,把外围的堤坝加高一点,把里面的小堤坝废掉。
按照这个方法,周盛斌粗略算了一下,每家至少要集资2000元钱。而且,还必须把各家的低洼田集中起来开发,这遭到了大家的一致反对?
说到底,村民们就是怕承担风险。最后,周盛斌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由他做担保,每家每户只要以田入股,以后每年每亩就有400元的本金收入。收成好,还可以分红。这个办法让大家放心不少,于是,2007年12月13日,花桥村民组的村民们集体开会签字,一致通过了小龙虾养殖计划。之后,村民们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把养小龙虾之前的准备工作做好了。
安徽省太湖县同心村花桥组组长周盛斌:他们这个田埂还在这里,他们还是一家一户的,我们现在小田埂都把它废除掉了。就这一片田,这个田大概是7亩多。
就在所有人都信心满满,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一场灾难让大家的梦想都化为了泡影。
2008年年初,一场五十年一遇的冰冻灾害袭击了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安徽省太湖县也没能例外。
大雪冻裂了刚刚建好的堤坝,冻坏了村民们辛苦拉好的防逃网,造成了十多万元的损失,村民们所有的钱几乎都打了水漂。而周盛斌作为最初的发起人也成了大家指责的对象。
安徽省太湖县同心村花桥组村民周松望:就是说他这个事情上,这是一件糊涂事,千百年没有人敢办这么大的事情。
2008年春节刚过,县水产局给花桥村民组下拨了5万元的救灾资金。其中包括2万元的虾苗。可要想恢复生产,重新整修虾塘还需要不少资金。于是,倔强的周盛斌自己贷款了12万元用于小龙虾养殖。并以每天30元的酬劳聘请一个村民负责全年的主要生产和销售。
每年的5—7月,是小龙虾的销售旺季。太湖县周边的合肥、南京等城市早在5年前就形成了成熟的小龙虾消费市场。2008年,花桥组通过稻虾联作养殖基地一共赚到了21万元,其中,仅小龙虾就卖出了10.5吨,赚到了14.7万元。
当第一笔土地本金拿到手里的时候,周盛祥一家都乐开了花。
不用担心田地没人种,也不用担心老人没人管。2009年春节刚过,花桥组像周盛祥这样安心出门打工的年轻人增加到了138人,比2008年多出了一倍。
到目前为止,安徽省太湖县小龙虾养殖基地已经发展到了6个,全县小龙虾生产面积5万亩,年生产小龙虾3800吨,产值4000多万元。养殖区内的农民平均每亩增收1330元。
安徽省太湖县农业委员会副主任周华胜:这些点都是不能保收的低洼的田块,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来进行龙虾养殖的。2005年以前我们全县的劳动外出人数不到十万人,现在我们2009年已经达到12万多人。
低洼地里的意外收入
发布时间:2010-07-03 来源:农村网
摘要:2009年5月下旬,本该是紧张的夏收时节,可记者在安徽省太湖县却看到了一番奇怪的景象。 一大早,小池镇白庙村的村民们就开始在自家的田地里紧张的劳动,为即将栽种的中稻做准备。而与它一坝之隔的新仓镇同心村花桥组的田地里除了杂草,什么都看不见。出于好奇,我们来
推荐阅读
其他人正在看……
- ·安徽营造160万亩“绿色生态油库” 油茶年产值达
- ·万亩荷花田成致富好平台
- ·“盲人”养猪全靠摸 一人照顾一百多
- ·安徽霍山县多措并举助农增收
- ·安徽霍邱县“四代一管”助农增收
- ·安徽太和县:椿芽套上鸡蛋壳 价格翻番富太和
- ·阜阳农民在家养鸡致富 一年能挣十来万
- ·安徽太和:常飞红薯卖出新花样
- ·荒滩建起“循环园”特种养殖闯富路
-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富溪乡:孔雀开启“致富屏”
- ·安徽泾县:“农家课堂”铺就新型农民致富路
- ·挥洒青春汗水 土里刨出“真金”
- ·安徽裕安:合作社领路农民致富路
- ·安徽旌德县:“订单蔬菜”促进农民增收
- ·安徽旌德县订单蔬菜“鼓”起农民致富的钱袋子
- ·安徽宿州残疾青年杨风光流转600余亩耕地致富
- ·安徽吴庄:黄瓜嫁接蔬菜带动农户增收
- ·安徽合肥“虾蟹混养”鼓渔民腰包 每亩增收1500
- ·安徽肥西:苗木花卉带动18万农民就业致富
- ·黄山孔雀富穷汉 一年赚它五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