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52岁的胡萍是地道的合肥城里人,8年前下岗后,她选择了在农村再就业,养起了让很多人都觉得害怕、恶心的蚯蚓。如今,胡萍的蚯蚓远销到铜陵、泾县、淮南、六安等省内外20多个地区。
多次创业,奇特结缘养蚯蚓
1998年胡萍下岗后到饭店打工,整天刷碗、洗菜,一个月工资只有400元,两个月下来,瘦弱的她吃不消了,便和同样下岗的丈夫李涛合计搞养殖。刚开始夫妻俩养殖牛蛙,牛蛙的主要饲料是蚯蚓,为了降低成本,他们就尝试着自己养殖蚯蚓。没想到,他们养的蚯蚓不仅满足了自家的需要,剩余的还供应给其他养殖户。经过比较,胡萍觉得养蚯蚓比养牛蛙容易,就这样与蚯蚓结缘了。
日前,记者见到了正在蚯蚓垄地里干活的胡萍,她正手拿铁锹翻土,将大土块捣碎。说话间,她从牛粪土里抓起一把蚯蚓向记者展示,只见蚯蚓在她手指间蠕动着。她笑着说,自己刚接触这些软软的、蠕动着的小家伙时,既害怕又恶心,吃饭时总觉得饭菜都是蚯蚓,弄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整天在田地里劳作,浑身上下都是泥土、牛粪和蚯蚓分泌的腥臊黏液,让她几次想打退堂鼓,但为了谋生,只能硬着头皮坚持下来。如今和蚯蚓朝夕相处,反而觉得它们可爱多了。
移至乡村,蜗居陋室当农夫
为养殖蚯蚓,胡萍把城里的套房出租出去,举家搬进了位于井岗镇十里店牛岗村的养殖地,所谓的“家”就是蚯蚓垄地旁的看鱼棚。居室条件非常简陋,雨雪天时常屋漏,除了两张床和几件灶具外,就是锹、铲、锄头等各式各样的农具了。刚到农村,最怕的是石棉瓦遮盖的简易旱厕,又臭又脏,无处下脚;雨雪天气,田埂黄泥路如稀泥糊:每天下地干活,鲜亮的衣服不能穿……这些都与城里的生活有着天壤之别。但胡萍觉得整天劳作让她的身体健康多了,腿脚也有劲了。
精心饲养,蚯蚓远销省内外
胡萍的丈夫在外跑供销,在家服侍蚯蚓如松土、下料、打水、盖草等工序自然就都落到了她的肩上。每天劳作10个小时以上对于夫妻俩来说是常有的事,生意好的时候,每晚都要加班到次日凌晨一两点。胡萍最担心的是夏天,因为气温高、土壤干燥,蚯蚓很容易被烤化蒸死,要冒着高温割杂草盖在蚯蚓垄上,为蚯蚓搭建“凉棚”;用水泵抽水喷洒在蚯蚓垄上,湿润土壤,为蚯蚓“冲凉”。
在她的细心养殖下,蚯蚓生长良好,个子短胖、肉质鲜嫩,很受合肥市内的花鸟虫鱼市场及药厂客商们的青睐,远销到铜陵、泾县、淮南、六安等省内外20多个地区。李涛说,一位外地客商正打算投资和他们合作,届时将能安排更多的人尤其是下岗人员再就业,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也是妻子下岗以来多年的梦想。
下岗女工移至乡村编译农村创业
发布时间:2010-06-18 来源:农村网
摘要:如今52岁的胡萍是地道的合肥城里人,8年前下岗后,她选择了在农村再就业,养起了让很多人都觉得害怕、恶心的蚯蚓。如今,胡萍的蚯蚓远销到铜陵、泾县、淮南、六安等省内外20多个地区。 多次创业,奇特结缘养蚯蚓 1998年胡萍下岗后到饭店打工,整天刷碗、洗菜,一个月工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其他人正在看……
- ·安徽裕安:合作社领路农民致富路
- ·安徽旌德县订单蔬菜“鼓”起农民致富的钱袋子
- ·安徽霍山县多措并举助农增收
- ·万亩荷花田成致富好平台
- ·安徽营造160万亩“绿色生态油库” 油茶年产值达
- ·黄山孔雀富穷汉 一年赚它五十万
- ·安徽宿州残疾青年杨风光流转600余亩耕地致富
- ·安徽肥西:苗木花卉带动18万农民就业致富
-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富溪乡:孔雀开启“致富屏”
- ·安徽旌德县:“订单蔬菜”促进农民增收
- ·荒滩建起“循环园”特种养殖闯富路
- ·安徽太和:常飞红薯卖出新花样
- ·安徽太和县:椿芽套上鸡蛋壳 价格翻番富太和
- ·安徽吴庄:黄瓜嫁接蔬菜带动农户增收
- ·“盲人”养猪全靠摸 一人照顾一百多
- ·阜阳农民在家养鸡致富 一年能挣十来万
- ·安徽合肥“虾蟹混养”鼓渔民腰包 每亩增收1500
- ·挥洒青春汗水 土里刨出“真金”
- ·安徽霍邱县“四代一管”助农增收
- ·安徽泾县:“农家课堂”铺就新型农民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