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山王镇张楼村养鸡大户刘维茹,这两年越来越有名气,人们传颂着这对年轻夫妻的创业精神,更是称赞养鸡场的“订单鸡蛋”。
她位于白板山上的养鸡场,有两栋万只规模的鸡舍和种蛋室、育雏室,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的场地布局合理,配套齐全。
若想要了解刘维茹“订单鸡蛋”的个中经历,那还要绕了个大圈子,从她10年前养鸡说起。
1993年春季,刘维茹刚嫁到张楼村,这里因采煤塌陷,人均只有2分地,她就同丈夫商量养蛋鸡。夫妻俩把新房改成鸡舍,贷款买下几百只鸡苗,当年就赚钱6000元。第二年又申请贷款扩建鸡舍,养鸡1200只,一年又净赚2万多元。但是,几年以后养蛋鸡的家庭鸡场越来越多,刘维茹在微利经营中不断思考,经过市场调查和收集信息,她终于找到了增加收入的途径——“订单鸡蛋”。
2000年,刘维茹先后同合肥、蚌埠、六安等地的大型孵化厂签订合同,从厂家引进父母代种鸡,产种蛋全部返销对方。去年刘维茹共销售种蛋168万枚,获利10余万元。她向记者说,现在1万套种鸡每天产蛋7000枚左右,每个种蛋价格为0.6元,孵化厂的需求量很大,种蛋供不应求,效益很好。通过对刘维茹的“订单鸡蛋”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订单减少了价格风险。农民增收最怕的是市场风险,有了订单按合同生产销售,产品不会积压,价格又比较稳定。农村基层组织和中介机构应当引导和帮助农民发展订单农业。
二是发展订单农业必须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要讲诚信。目前有些地方农民不能履行订单合同,或是产品质量标准不够,或是在市场旺季把产品拿到别处卖高价。而刘维茹拿到订单以后,首先学会了人工授精技术,保证种蛋的受精率,在春季孵化旺季种蛋紧俏时,也按合同供应对方,有了信誉,订单随之而来。
三是农民以“订单”增收,迫切需要有关部门的支持。据刘维茹介绍,她每次资金紧张时,只要申请,信用社就给贷款,尤其是区农林局防疫技术人员上门免费送防疫药品,指导防疫,为种蛋运输及时办理检疫证。她说,没有这些支持,“订单鸡蛋”寸步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