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农产品价格 农业技术 致富信息 农药 电脑知识 搜索 养猪 养牛 养羊
新农网 > 养羊网 > 养羊资讯 > 因地制宜种草养羊 晴隆创脱贫新模式

因地制宜种草养羊 晴隆创脱贫新模式

发布时间:2012-06-05  来源:新农网整理
摘要:记者6月1日跟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中外记者团来到贵州黔西南州的晴隆县进行集体采访,在采访中了解到,晴隆县积极探索产业化扶贫的新路子,以种草养羊取代传统的谷物种植业,取得扶贫开发和环境保护相平衡的好效果,被誉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晴隆模式”。 在贵州黔

  记者6月1日跟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中外记者团来到贵州黔西南州的晴隆县进行集体采访,在采访中了解到,晴隆县积极探索产业化扶贫的新路子,以种草养羊取代传统的谷物种植业,取得扶贫开发和环境保护相平衡的好效果,被誉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晴隆模式”。

  在贵州黔西南州晴隆县的林官箐草场,漫山遍野都是裸露的岩石,其间却也生长着一片片的牧草或野草,绿色的草虽然还不能完全覆盖住黑色或深灰色的岩石,但两相夹杂,却使大地显得不那么单调而有了生气。

  站在裸露着的乱石中,晴隆县光照镇野麦村的村民范兴光悠闲地看着身边的一群绵阳和山羊,白色的羊,散落在黑色的岩石和绿色的草地间,倒像是落在一块地毯上的朵朵棉花,煞是好看。

  “我养了120多只羊,一年能有五六万元的收入;我还负责指导我们这个小组36个农户种草养羊的各种事情。”范兴光这样跟记者说,话语中流露出一份自豪。

  范兴光说的种草养羊,是晴隆县自2000年以来推行的一项大产业。

  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的晴隆县,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区农业县,山多地少,喀斯特区域面积多达911.2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68.46%。长期以来,山区农民一直遵循着种植玉米和水稻的传统耕作方式,不仅产量低而不稳,而且极易导致水土流失,使石漠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全县也因此成为突出的贫困县。

  范兴光说,过去种玉米,是“种一坡,收一箩”,越种越穷,家里穷得吃米都吃不起,也买不起盐巴。

  然而,晴隆县也有自己的优势,草山、草坡资源丰富,雨水丰沛。上世纪80年代末民间就流传一个说法:贵州的草养肥了云南的羊。

  “正是这句话触动了我”,晴隆县草地畜牧中心主任张大权告诉记者,那时他还是县畜牧局的技术人员。在受到触动和启发之后,他开始尝试种草养羊,经过几年的摸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此后,他借助国家扶贫资金带动农民种草养羊,养羊的农户也越来越多。这一成功经验,得到了晴隆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2000年,县政府决定成立草地畜牧中心,张大权也成了中心的主任。

  据张大权介绍,晴隆县草地畜牧中心从澳洲引进优良的种草和波尔山羊、杜泊绵阳等优质品种,这样的羊不仅体大、出肉率高、肉质好,而且没有本地黑山羊啃食草根破坏生态的习性。中心一方面通过提供种羊、草种和技术服务在农户中推广种草养羊,收成与农户分成,初期以四六分成,现在已改成一九分成,农户得九成,让利于农户;另一方面以中心的名义租赁农户的土地集中连片种草养羊,农户每年可得到每亩200元的租金。如为中心放羊,每人放牧50-60只,每月基本工资为900元,繁育率超定额另有奖励。

  张大权说,晴隆降水量大,气温较高,非常适合牧草生长,因此牧草混播,四季常青。而少数先行者的成功,使广大农民深受鼓舞,因此晴隆县从2002年开始大规模地推广种草养羊,越来越多的农民放弃了传统的玉米和水稻种植,加入到种草养羊的队伍中来。2000年之前,全县只有2600只羊,而2011年一年就卖出了12.6万只羊,今年预计能卖出20万只。

  晴隆县委县政府总结经验,把种草养羊作为全县的支柱产业,实行“政府引导、企业带动、以场带户、利益共享”的运作模式,积极推广种草养羊的模式,同时加强对石漠化地区进行工程治理,使草地畜牧业得到快速发展。自2000年以来至2011年底,全县仅种草养羊产业一项共投入1.02亿元,到2011年底实现人工种草13.35平方公里,改良草场12.89平方公里,完成坡地改梯田0.94平方公里,建成排涝渠488.5米。全县从事种草养羊的农户已经达到12800户,有5万多人从事养羊业。全县存栏羊多达42万只。种草养羊产业使农民增收4亿多元。仅2011年,晴隆县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800元人民币,其中增收部分的70%来自养羊业。比如位于光照镇的桃园草场,覆盖农户179户,还带动周边农户208户参与种草养羊,几年来新建人工草地1.2万亩(约8平方公里)。当地农民在项目实施前的人均年收入只有500元人民币,生活很困难。现在,养羊农户的年收入最低的达到1万元,最高的18.6万元。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