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宁南山区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自然生态条件 : 宁南山区辖 8 县 156 个乡镇,总土地面积 3.05 万 km 2 , 占全自治区总面积的 58.8%, 总人口 223.7 万人 , 占自治区人口的 44.4%, 属西北干旱区。年降雨量 200 - 600mm , 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无霜期约 100 - 140d, 平均日照时数约 2400h ,≧ 10 ℃ 积温约 1900 ℃ ~ 2400 ℃ 。按农业气候区别,由南到北为六盘山高寒阴湿易旱区、宁南中湿半干旱区、宁南中湿风沙干旱区。地貌类型复杂,≧有山地、黄土丘陵、台地、沙丘。
肉牛饲养量: “十一五”期间,宁南山区肉牛产业快速发展, 2005 年宁南山区肉牛饲养量 72.7 万头,其中出栏 21.5 万头,比 2000 年分别增长了 95.4 %和 140.6% ;饲养量占到全区的 64.9 %,提高了 8.7 个百分点。 从增长份额和速度看,宁南山区新增肉牛饲养量占全区新增的 87 %,增长速度比全区高 56.4 %。显而易见,宁南山区已成为全区肉牛生产的核心区域 .
品种改良: 宁南山区肉牛冷配改良服务体系建设也取得了明显进展。目前已累计建设肉牛科技示范村 65 个、肉牛冷配改良点 220 个,累计冷配改良 36.32 万头,主要推广利木赞冻精改良黄牛,其中 2005 年冷配改良 8.5 万头,改良点点均冷配改良 338 头,冷配改良覆盖面达 39.1% ,改良黄牛存栏占肉牛存栏的 40 %。 肉牛存栏中能繁母牛的比例达到了 50.6% ,比 2000 年提高了 7.5 个百分点,出栏肉牛平均胴体重达到了 138.4kg ,比 2000 年提高了 14.4 %。
基础设施建设: “十五”期间,宁南山区各县充分利用各类畜牧业建设项目,大力新建和改造肉牛棚圈,新建肉牛暖棚近 200 万 ㎡ 。累计建成“三贮一化”池 22 万 m 3 ,推广饲草料加工调制机械 4.1 万台。当年青(黄)贮、酶贮、微贮、氨化秸秆饲草 23.8 万吨,加工草粉 19 万吨。
饲草种植 : 2005 年底,宁南山区累计种植以紫花苜蓿为主的多年生牧草 520 万亩( 34. 7 万公顷 ), 一年生牧草 150 万亩 (10 万公顷 ), 年产青干草 400 万吨。
2 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宁南山区肉牛产业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但由于产业涉及范围广,分散性强,农户自我发展能力有限,产业建设具有明显的扶贫性等特点,使宁南山区肉牛发展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一是养殖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二是 畜禽 养殖基础薄弱,自我发展能力有限。三是 科技 入户能力不足,技术支撑十分有限。四是 加工企业 实力有限,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能力不足。五是资源有 限 、结构不合理、利用效率不高对肉牛产业发展的约束十分突出。
3 发展对策
3.1 发展思路与原则
加快推进宁南山区肉牛产业发展,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紧紧围绕《宁夏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和发展规划》和大六盘生态经济圈建设,以提高宁南山区草畜产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以提升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为主攻方向,以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为突破口,以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综合配套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为保障,进一步优化宁南山区草畜产业结构布局,通过产业开发带动扶贫开发,促进整村推进,使草畜产业全面步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轨道,实现牧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总体目标。
加快推进宁南山区肉牛产业发展,要坚持以下原则:
3.1.1 坚持统筹协调: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围绕区域优势特色农村经济圈和农业产业带,坚持“品种优先、技术配套、机制创新、产业升级、综合示范、逐级推广”的原则,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重点解决好制约宁南山区草畜产业发展中的良种、疫病防治、技术服务、饲草料综合利用和市场流通、产品加工等瓶颈问题。
宁夏南部山区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发布时间:2008-11-13 11:00 来源: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
摘要: 1 宁南山区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自然生态条件 : 宁南山区辖 8 县 156 个乡镇,总土地面积 3.05 万 km 2 , 占全自治区总面积的 58.8%, 总人口 223.7 万人 , 占自治区人口的 44.4%, 属西北干旱区。年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