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条牦牛腿通过适当储存发酵,成为不少藏族群众冬春时节的美味。西藏牦牛肉、奶品质好、无污染,极具开发价值,区内一些企业生产的牦牛肉干一斤卖到300多元,还供不应求。
特色是有了,但整体上生产经营管理粗放,达不到一定规模,特色农畜产品加工率不到10%,导致“优势不优”。
早在2008年,牧业主产区那曲就与伊利集团达成了初步合作协议,但接下来却久不见下文。那曲地委、行署从自身找到一个原因:“火车头拉手推车,手推车一下就被甩下去了,火车头也就发挥不了作用。”也就是说,那曲地区的牦牛养殖业过于分散,个体经营无法形成产业规模,大集团加个体农牧户不在同一个合作层次上,推动农牧业产业化,不能直接超越现有的生产力水平。
那么,“手推车”如何搭上“火车头”?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如何对接千变万化的大市场?
之后几年,那曲地区把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走市场化道路的初期主体,通过强化政府服务、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不断壮大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到2016年底,已发展到883家,规模效益日益凸显。
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区农牧业有资源、有特色、有潜力,但目前规模效益不明显,根本出路在于大幅增加原料供给、把产品转变为商品。之后召开的全区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处理好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与家庭承包经营的关系,既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来推动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又要坚持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基础、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放活土地经营权,积极带动农牧民进入市场、促进增收。
西藏农业现代化,畜牧业是短板,畜牧业中牦牛养殖业占大头。据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测算,全区牦牛养殖业产值在畜牧业产值中的比例约50%以上,牦牛肉类总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58.7%。
当雄,是拉萨市唯一的纯牧业县。2015年,以净土健康产业为依托,通过组建净土公司,推出了有“身份证”的牦牛肉,对每一块宰割后的牦牛肉都制作了编号,可以追溯到户。
市场上有本土化公司,牧场上有专业合作社,“手推车”与“火车头”、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鸿沟得到弥合。
记者了解到,今年,自治区拟出台牦牛产业发展相关意见。届时,西藏牦牛养殖业政策将升级到最新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