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农产品价格 农业技术 致富信息 农药 电脑知识 搜索 养猪 养牛 养羊
新农网 > 养牛网 > 养牛新闻 > 青海:两岁产犊 一年一胎 青藏高原牦牛养殖“四代同堂”成现实

青海:两岁产犊 一年一胎 青藏高原牦牛养殖“四代同堂”成现实

发布时间:2015-03-20  来源:新农网
摘要: “牦牛具有优良的繁殖性能和生长发育性状,与其它反刍动物无异。如果采用集养殖加工于一体的现代饲养管理技术,不仅可以 大幅度提高牦牛的生产效率和附加值,而且为解决青海生态保护建设中的瓶颈制约——减畜增效提供了较强的可操作性。”58岁的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牦牛具有优良的繁殖性能和生长发育性状,与其它反刍动物无异。如果采用集养殖加工于一体的现代饲养管理技术,不仅可以 大幅度提高牦牛的生产效率和附加值,而且为解决青海生态保护建设中的瓶颈制约——减畜增效提供了较强的可操作性。”58岁的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副研究员 于明胜快人快语。今年1月中旬,他和团队花费4年时间完成的“青藏高原牦牛现代养殖与生态协调技术集成模型研究”成果,被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为达到国 际领先水平。

  “这一成果,不仅在整个项目的设计、定位、思路上体现了现代养殖加工一体的理念,而且打破了传统,使牦牛的繁殖率和繁活率大幅提高,实现了现代养殖技术和草地平衡相结合,为青海省的牦牛产业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省农牧厅首席兽医师焦小鹿这样评价。

   于明胜们的研究成果,与以往牦牛研究与实践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母牛24月龄即可投入产犊产奶生产,且一年一胎,繁殖率高达88%-94%。而传统养殖 方式下2周岁牦牛的繁殖率为0,3周岁的繁殖率只有5.33%(环湖牦牛)和22.76%(高山牦牛),就是4-5岁成年母牛的繁殖率也只有 50.67%,且两年才产一胎。这就是说,传统观念中牦牛性成熟晚、发育缓慢的定论被他们的研究打破了,在他看来,被誉为“雪域之舟”的牦牛一样畏寒怕 冷,其耐寒性远较绵羊差;加之从未吃饱过,有营养不良之嫌,所以形成了牦牛生产性能低下,牧民不得不多养却又占用了大量草场资源的怪圈。

   基于这样的认知,于明胜团队从牦牛养殖的营养、环境和生产方式三大制约因素入手,依托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青藏高原牦牛现代养殖与生态协调技术集成 模型研究”,在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野牛沟乡的实验基地展开技术攻关。“由于牦牛产业的许多技术都是现成的,原打算有个八十来万元的经费就行了,没想 到省科技厅争取了400万元。为了用好这笔钱,我们从牦牛的养殖、挤奶一直做到了奶酪加工,还研发出牦牛专用挤奶器,与以色列一家公司合作建立了日处理鲜 奶500L的微型奶酪生产线。”于明胜说,由于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目前有合作意向的资金已接近1亿元。

  采访感言

  牦牛产业发展的新标杆

  资料显示,世界上92%的牦牛在中国,而青藏高原又是中国的牦牛主产区。

  作为青藏高原的优势畜种,牦牛的驯化、养殖、加工,一直是科研人员孜孜以求的目标。2004年,青海省拥有了国家级新品种“大通牦牛”;2012年,世界首例“试管犏牛”在我省出生。这些科研成果,让人们看到了青海省做强做大“世界牦牛之都”的希望。

  随着生态保护优先战略的确立,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下由牲畜超载所造成的草场植被退化始终掣肘产业发展,而以畜牧业为主导的产业又与藏民族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减畜增效如何破题?

  于明胜们的科学实践还原了牦牛的生物学特性,辅之以适当的人工干预,如建畜棚御寒、半舍饲补养,就将牦牛的生产效率提高了一个档次,为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技术,也为我省的牦牛产业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毋庸置疑,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是青海乃至中国畜牧业的发展方向;而牦牛高效养殖技术的研发、推广,也是改变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