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县农业机械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耕牛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逐渐下降,并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耕牛数量日益减少。耕牛的 作用由耕种转变为菜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牛肉日益青睐,牛肉价格逐年走高,对发展肉牛产业变得更为迫切。为顺应历史潮流,打造我县特色产业,真正使我 县的肉牛产业“牛起来”,鼓起农民“钱袋子”。宜丰县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引导、加大投入,全力助推肉牛养殖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一、开展普查摸清家底。
为摸清我县肉牛产业发展现状,提出适应我县肉牛产业发展的路线图,2014年6-7月份,宜丰县畜牧水产局组织我县动物防疫员和村级协防员对我县的肉牛 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普查,普查发现我县肉牛品种以锦江黄牛、鄱阳湖水牛为主,最近几年,部分养殖户看到牛肉价格暴涨,发展肉牛养殖有较大效益的商 机,开始从山东等地引进西门答尔肉牛和西门杂一代肉牛进行饲养,全县肉牛存栏15389头,其中能繁母牛存栏5499头。
二、出台政策重点扶持。
1、实施能繁母牛保护发展政策。制定母牛地方保护和鼓励发展政策,做到“一贴三禁”,即:对没有享受国家补贴的母牛养殖户,采取“见犊补母”的方式,每 头母牛由县财政一次性补贴500元;禁止宰杀适龄幼牛;禁止本地基础母牛外流;禁止杂交公牛或劣质本地公牛滥交乱配,对其予以阉割去势。
2、健全人工授精网络体系。以母牛群为基础,以方便群众为原则,每个乡镇(场)建1个人工授精站,做到有房、有设备、有交通工具、有配种人员;每500 头基础母牛配套建立1个人工授精点,做到有保定架、有交通工具。力争到2020年,全县建人工授精站16个,人工授精点32个。每建1个人工授精站和人工 授精点,分别由县财政补助1万元和5000元。建立一支技术精良的人工授精服务队伍,对人工授精员配种工作进行补助,每成功配种1头母牛并产下杂交牛犊由 乡镇(场)财政补20元。
3、建立“草畜平衡”牧草生产体系。积极推广旱地种草、冬闲田种草、田草间作、林草间作等多种人工种草模式。每种1亩牧草,由县财政补贴100元。
4、加大财政投入和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县本级财政每年安排50万元建立肉牛产业专项资金,用于年出栏100头以上规模肉牛养殖场建设扶持、高档肉牛产品体系和牛肉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电商平台建立与维护、肉牛现代生产技术研发与引进。
三、金融配套整体推进。
1、加大银行对肉牛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大力支持肉牛养殖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借助合作融资平台,通过联保增信等方式降低银行贷款风险,解决信贷融资难的问题;鼓励企业及合作社成立担保公司,增加担保公司注册资金和风险担保金,增加贷款额,提升融资水平。
2、积极建立肉牛发展保险制度。积极开展肉牛生产保险业务,将肉牛纳入政策性保险范围,提高财政保费补贴。鼓励各类商业保险机构根据肉牛生产实际,开发肉牛保险服务新产品,引导规模养殖场户参加商业性保险。
四、抱团取暖合作共赢。
我县出台了《宜丰县关于加快合作社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按照目标抓肉牛产业,打出组合拳扶持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规模化养殖。合作社为全体社员提 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方位指导服务,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真正实现“四个统一”。一是通过合作社集中采购优质牛,并 享受集中采购的优惠价格。二是统一防疫,合作社聘请专业防疫员和兽医为养殖户进行免费服务,并免费向社员提供生产所需疫苗和药品。三是统一饲养技术,合作 社为社员定期举办技术培训班,进行巡回技术指导和市场行情分析。四是统一销售,以合作社为龙头,带动养殖户集中走向市场,形成规模化供应,提升市场竞争力 的同时为社员解决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