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牧区牦牛养殖生产过程中,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甚至停滞,形成“僵牛”的现象较为常见。“僵牛”不仅吃料不长,生长迟 缓,增加养殖成本,“僵牛”一旦形成很难通过普通的手段治愈,而且长期体质羸弱,患病及死亡率极高,给牧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了牧民养殖牦牛的积 极性。针对当前牧区牦牛“僵牛”的比例较大,解决僵牛恢复正常生长水平迫在眉睫。而幼龄牦牛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早期发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牦牛最终 的生产性能,幼龄牦牛的饲养管理和培育是整个牦牛生产系统的首要任务。因此,海北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科技试验示范园(海北州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与四川农 业大学动物营养所合作开展了“通过营养调控技术改善幼龄牦牛“僵牛”的生产性能”试验。
一、牦牛“僵牛”形成原因
根据相关研究报道,牦牛“僵牛”的形成与青藏高原地区特有的自然人文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一是青藏高原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气候干燥寒冷,冬季漫长,牧草返青迟,枯草期长,再加上草地资源的人为破坏,很难满足牦牛牧草需求。在加上冬季寒冷,牦 牛需要高于正常水平的营养摄入来维持体温抗寒,特别是怀孕母牛和生长发育旺盛的犊牛。而此时又正处于缺草少料的季节,怀孕母牛营养不足会阻碍胎儿的正常发 育,造成其后天生长不良,而犊牛长期营养不足也容易形成僵牛。二是目前牦牛饲养主要仍采用“靠天养畜”的传统放牧生产体系,一般按冷季(冬春季)、暖季 (夏秋)两季进行放牧生产,极少进行舍饲补饲,而对于怀孕母牛和犊牛仅靠放牧是完全不能满足其营养需要,长期营养缺乏容易造成牦牛胎儿和犊牛生长发育迟 缓,形成僵牛。三是牦牛奶是牧民生活的必需品,奶茶、酥油,曲拉是藏家的传统食物。而牦牛每天的产奶量很少,难以满足犊牛和人的共同需要。这就造成犊牛吃 奶不足,营养摄入不够,容易形成僵牛。
二、促进牦牛“僵牛”生长研究
试验选取一周岁幼龄牦牛,分为两期进行,第一期考察生长迟缓牦牛体内生长相关激素分泌和胃肠道发育情况,第二期尝试通过营养调控手段提高“僵牛”生长性能。
试验结果显示,平均日增重小于300g/天的一周岁牦牛其生长速度与体内生长相关激素水平呈显着正相关,而大于该日增重的牦牛(生长正常牦牛)无此相关 性。说明牦牛“僵牛”生长发育迟缓与其体内生长相关激素分泌不足有必然的联系,而正常牦牛生长速度的差异更多与遗传、营养转化效率等因素有关。通过对“僵 牛”的解剖试验发现,“僵牛”消化道重与体重比例明显小于正常牦牛,说明其消化系统存在发育迟缓的可能。而通过对牦牛“僵牛”实施不同营养调控一个月后, 各试验组“僵牛”体重都有了明显的升高。特别是饲喂开胃健脾舔砖组“僵牛”的第二月生长速度最快,末体重在初始体重基础上增加23.2%,平均日增重达到 442g/天,明显高于其它处理组。
试验结果证明,通过正确的营养调控方式使牦牛“僵牛”恢复正常生长能力,挽回这些本应淘汰的牛,从 而挽回牧民的经济损失。首先,营养全面的精补料可一定程度恢复牦牛“僵牛”的生长能力,在牧区推广精料补饲技术势在必行。第二,开胃健脾舔砖作为一种中药 成分功能性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半胱胺对牦牛“僵牛”均有显着而持久促生长作用,特别是舔砖最为一种廉价、方便的功能性饲料便于推广和应用。第三,幼龄牦牛处 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选择该时期改善牦牛“僵牛”的生长状况可以得到明显的提升效果,因此抓好犊牛管理是提升牦牛产业的关键环节。
综 上所述,对于牦牛产业中的“僵牛”问题,必须树立“防大于治、以防为主”的意识。一要从母牛管理抓起,在牧区对母牛推广冷季舍饲补饲饲料技术,一方面保障 怀孕母牛冬季营养摄入充足,从而增强胎儿体质,防止形成僵牛;另一方面要保障带犊母牛营养摄入充足,有足够的优质牛奶供给犊牛。二要加强犊牛的饲喂管理工 作,在牧区推广犊牛早期断奶技术,及早给犊牛饲喂开胃食料和精料,减少犊牛对奶的依赖程度,缓解“人畜争奶”局面。犊牛断奶后需给予营养全面均衡的日粮, 防止其得病,做好犊牦牛的培育工作至关重要,不仅要及时纠正生长发育迟缓的犊牛,更要防止犊牛因饲喂不当成为“僵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