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走进邻水县梁板乡高龙村一家养殖场,看见17头牛正在悠闲地吃着草料,一旁喂料的主人曾祥志,一脸喜悦地看着这群能给他带来巨大收益的肉牛。“前几天才刚卖了5头牛呢,除去饲料、人工等费用,每头牛能收入一万元,去年我们一家收益有12万元。”
利用荒地开始创业
生于1969年的曾祥志,15岁时因为家庭贫困不得不放弃学业,在亲戚的帮助下,跟着一位师傅到山东、贵州等地学习木工。二十几年过去了,当年的学徒早已经当起了师父,曾祥志一年在外打工的收入至少都有七八万元。
2013年春节,曾祥志回家看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村里只剩下没有劳动力的老人和小孩,村里上百亩的土地无人耕种,乡亲们大多都住在十多年前修建的砖瓦房里。“怎样才能利用好这些荒地呢?”、“我能为我的家乡发展做点什么事呢?”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曾祥志的脑海中。
一天,曾祥志在家里看电视时,看到了农民工返乡创业致富的故事,于是,他便与家人商量,计划利用老家闲置的田土自主创业。“木工当得好好的,工资又高,你跑去创什么业?亏本了怎么办?”曾祥志的妻子很难理解他的这一决定,与他发生多次争吵,但曾祥志仍然没有动摇。“要是创业成功了,就能把这些荒废的土地利用起来,还能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
选择什么行业来创业呢?曾祥志只身前往山西、贵州、浙江等地考察可以发展的项目后发现,家乡闲置的土地非常适合养殖肉牛。“牛是草食动物,空地里有天然的草料,并且肉牛具有养殖成本低、抗病力强的优点,养起来更省心。”曾祥志说。
隔行如隔山,对于养牛曾祥志了解得不多,要发展养殖产业,就必须得学习。除了跑书店、跑市场、请教养牛个体户,曾祥志还专门来到宣汉、武胜花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学习养殖技术。
认真钻研养殖技术
“养殖不仅是一项体力活,更是一门技术活。”曾祥志告诉记者,每次喂食草料的多少都直接关系到肉牛的长势,所以必须得根据季节、温度,精确掌握肉牛的食量。学成技术的下一步就是正式投入生产,因为需要一大笔资金建立养殖场、购买设备与牛崽,曾祥志再一次不顾妻子的反对,将自己外出打工所挣的40余万元全部用在了肉牛养殖上。
饲养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观察牛的生长情况,曾祥志将宿舍搬到了养殖场,每天都在牛舍里,拉草、备料、喂牛、清理牛粪、给牛舍消毒。通过不断的观察和摸索,曾祥志逐渐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当地环境的养牛模式,无论是在牛的疾病防治,还是牛的饲养与管理,每个环节他都一清二楚。
“一般来说,其他养殖户养的牛半年长600斤,但我养的牛却能长到七、八百斤。”曾祥志对记者卖起了关子。“品种好?”、“空地的草好?”记者说出的答案都被曾祥志否定了,最后向记者娓娓道来。原来,他通过不断观察摸索、认真钻研,自己制作出了成本低又环保的饲料:首先,他用牛粪与当地村民兑换酒糟、玉米面后,再与稻草秸秆、玉米秸秆进行混合搭配,最后采用长草短喂、多种精料搭配的喂养方法定时投喂。
致富后回馈乡亲
曾祥志养殖的肉牛膘肥体壮,肉质优良,很快便一传十,十传百,前来订货的客户每天都是有增无减,肉牛销路的问题他一点都不担心:“我最放心的就是销售,我们养殖场已经与宣汉县的一家养殖场签订了合同,他们定期收购我养殖的牛。”
“一个安静、舒适、清洁的牛圈,可以减少应激反应,有利于肉牛长膘……”自己养殖成功后,曾祥志在养殖场里给前来取经的乡亲上起了“培训课”,村民林茂海一边听课,一边认真地在笔记本上记录要点。
听完“培训课”后,林茂海告诉记者,看着曾祥志养牛致富,他也想效仿,但又担心曾祥志不肯传授养牛的“秘诀”,听说曾祥志办起了培训班,他便第一个报了名。“我怎么都没想到,曾祥志给我们上培训课,不但不收钱,还把他总结的养牛技术全都传给我们。”
除了开办免费培训班,曾祥志在闲暇之余,还通过与村民拉家常的方式,积极鼓励村民发展养殖业致富。“明年我不仅要扩大养殖规模,一次性养50头牛,还要带动我们村更多的村民来养牛,让他们也一起致富。”曾祥志说道。 (邻水记者站 孔虹 实习生 李利 记者 周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