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商报》报道,继三元和光明近日宣布下月初对液态奶产品进行提价后,受困生产成本持续上涨的压力,蒙牛和完达山等品牌乳企26日也证实将不同程度地涨价。
11月15日,三元通过其官方网站率先公布涨价通知单。三元表示,由于今年以来原料奶收购价格同比持续上涨,幅度逼近50%,包装、人工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三元决定将上调部分产品价格,产品将平均涨价8%。
据报道,光明乳业也紧随其后表示,自12月1日开始,适当上调部分产品的价格,加权平均上调幅度约为8%-9%。涉及品类为新鲜牛奶、新鲜酸奶、常温牛奶和常温酸奶,范围则包括华东、华北、华南和西南等地。
26日,蒙牛方面证实,鉴于近期成本持续上涨的实际情况,会在考虑综合成本后适时、适度调整产品价格。不同品类的涨幅和调整时间会有所差异。
完达山新闻发言人余宁江也表示,虽然目前还没有制定具体的提价计划,但在其他乳企都已经涨价的情况下,完达山也将跟进。除此之外,晨光乳业客服人员也证实,成本上涨的压力公司已经在今年7月提前释放,当时的涨价幅度为2%左右。
据新华网26日报道,伊利亦称,食品类消费品对原料成本变动最为敏感,乳制品原辅料尤其是原奶价格的持续上涨势必推升终端产品价格,这是整个乳制品行业必须正视的现状,同样,伊利也需要通过调整产品价格来应对这一状况。
根据山东省畜牧兽医信息中心的统计,11月11日-17日,山东生鲜乳收购价格同比上涨25.3%,达4.11元/公斤,环比上涨1.99%,涨幅首次突破1%,再创年内最高点。
业内人士认为,此轮液态奶涨价暂时不会传导给奶粉。乳业专家宋亮说,奶粉利润空间比较高,特别是中高端奶粉,即便原料涨价,也有消化的空间。
涨价或因奶荒
此番奶企涨价纷纷称因原料奶涨价,在业内看来,奶源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美菊表示,今年奶源紧张成为行业的一个重要问题,主要原因是之前养奶牛不赚钱,散户养殖不断退出,规模化养殖短期难以迅速跟进,中国已经步入高奶价行列。
据前述《北京商报》报道,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今年已然成为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奶荒。不过,明年这种现象将得到缓解。因为明年二季度将会进入原奶 丰产期,同时,国内在2010年和2011年开建的牧场将会在2014年投产,这些牧场会部分缓解行业产能不足。”宋亮说。
宋亮称,奶源紧张的情况要到明年有所好转,后年才能有所缓解,“真正的实质性缓解不会很快,可能还需要一两年的时间。”
不过,对于奶荒带来的威胁,也有专家持不同意见。据《文汇报》报道,中国奶业协会理事、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奶荒”并没有像企业描述的那么夸张,无论是新西兰干旱,还是我国高温天气,真正受到影响的奶牛不足10%,并不存在“奶荒”之说。
他推断,新西兰的进口奶源停止之后,进口奶粉的厂家一下子没有衔接起来,“因为从欧美、澳洲找奶源、谈判、加工、报关、检测等,要3个月左右时间,这样国内的奶源就较为吃紧。”
王丁棉认为,年底大量国内乳企集体涨价,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实现年度经营利润目标做最后冲刺,“目前宣布涨价的企业都是上市企业,如果年底这关利润还不能拉上去,账面上会很难看。”
众奶企抢占奶源地
在奶源紧张的情况下,乳企已经纷纷行动起来,加入抢占奶源地市场。
据前述《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前不久,新西兰乳业巨头恒天然宣布在国内建设第二个牧场群,全面投产后,恒天然在中国的两个奶源基地每年牛奶产量将达到3亿升左右。
此外,国内三大乳企也纷纷出招掌控奶源。
2013年7月,光明乳业旗下新西兰公司新莱特正式在新西兰挂牌上市以布局海外奶源,不仅如此,公司还在武汉投资建设牧场。
今年9月份,伊利股份宣布出资约3.1亿人民币参股辉山乳业,并通过辉山长期供奶以稳定东北地区原料奶供应。此外,蒙牛乳业通过注资成为现代牧业第一大 股东,并且投资原生态乳业。KKR、鼎晖投资宣布与现代牧业合作,投资1.4亿美元在济南建立两个大型乳业牧场,且每个牧场都能达到万头以上规模。
前述新华网报道,称,专家预测,未来中国液态奶方面将形成多元竞争、三足鼎立的格局:蒙牛、伊利仍是较大的液态奶生产销售商;光明、新希望等一些区域性大企业快速发展,奋起赶超;外资品牌确立地位,以明治、通用磨坊、恒天然等为代表的外资液奶大面积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