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图片 农民学电脑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野生茯苓栽培

发布时间:2008-08-29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摘要:茯苓的主要生长在:云南漓江,安徽金寨,湖北罗田,福建龙西溪,河南商城,贵州,四川,广西。温度:18-35度。最合适温度28-30度,18度生长缓慢,5度休眠,35度以上死亡。 土壤:疏松含水。但水分量低,透气性强,多为沙土,酸性。 空气: 空气要与茯

    茯苓的主要生长在:云南漓江,安徽金寨,湖北罗田,福建龙西溪,河南商城,贵州,四川,广西。温度:18-35度。最合适温度28-30度,18度生长缓慢,5度休眠,35度以上死亡。

    土壤:疏松含水。但水分量低,透气性强,多为沙土,酸性。

    空气: 空气要与茯苓密切接触,否则茯苓死亡。

    光线:不需要直接光照,但需光照升温。

一、茯苓栽培流程:
    茯苓菌属于中高温结苓时真菌。目前栽培方式主要是在野外建苓场,采用料筒或树桩栽培方法。茯苓菌种也叫“引子”,有“肉引”,“木引”和“菌引”三种。

    一般在清明前后至夏至期间均可种植,长江以南地区可栽赔三季,清明前后的栽赔称为春季栽赔,白露前后的栽赔称为秋季栽赔。长江以北地区忙种以后栽培,称为夏季栽培。

二、苓场选择
    苓场选择是佛适宜,关系到接种后茯苓菌丝成活率及茯苓质量,产量等。因此必需考率以下几点:

    1:海拔:一般以海拔700-1000米山地为理想场所,选择向阳,含沙量为7成的坡地为宜,若海拔较低的苓场,应选择沙量5成的山坡地。

    2:土质:一般选择有酸性指示植物的沙壤土地较适宜

    3:坡度:一般以10-15度为宜

    4:面积:栽培面积一般以半亩为宜,可栽培500窝左右。

    总之,苓场应选择避防风,向阳,沙多,通风,易排水的酸性土壤。

三、培养料的准备
    1、树种选择:常用树种有马尾松,云南松,赤松,黑松等。以树龄15-20年,树径10-20厘米的中龄树为宜。

    2、砍伐季节: 松树属于常绿针叶树,休眠期不明显。常在秋末冬初时砍。冬砍树皮不易脱落,树干内贮藏营养物质较丰富,有利于木料干燥和油脂挥发,截段后,要防止段面感染杂菌。

    3、剔枝留梢:松树砍倒后剔去大的数枝,留顶部小枝叶,可加快树皮内抽水干燥。

    4、接种方法:在正式下种之前检查苓场内有无白蚁,如有要立既喷灭蚁粉灭蚁。然后才把菌材般如苓场。苻苓穴要顺坡挖,每穴深30厘米,宽40厘米,长1.5-1.8米,穴巨40厘米,两穴为一厢,厢距为50厘米,便于培官。穴种茯苓要深挖浅种;穴底先铺一层松针,小枝条厚约8-10厘米。段枝在10厘米一上的,可单独作菌材下料。大径段木下种时,先将头顶部留筋面,刮去部分皮,2-3筒并放,空隙用引木添好,在将菌种紧贴在刮口处,上面用引木和松针盖好。小径菌材下种前,先将头顶接口出留筋面,用刀削一条新口子,在将菌种紧贴在新口子上,盖上引木,2-3跟菌材下穴要相互靠紧,底层排放三筒或三捆,四周用沙固定好,在覆土盖墨菌材,土厚8-10厘米为宜。穴面要略高出地面,成龟背行,以利排水。春末时下种,气温不稳定,覆土后可加盖薄膜,提高穴内温度,以利发菌传引,还可注防渣。

注意事项:
    1、在料筒接种部位可用刀削去一层,露出新鲜木质,以利传引。

    2、无论那一种接发,接种时,“引子”均要尽可能与削面吻和,防止悬空。

    3、在覆土过程,先用土将接种块压紧后再覆土,以防“引子”脱落。

    接种成活的判断: 接种后10天左右,于晨露未干前检查,若穴面较干燥,既示接种以成活。这是因为成活的茯苓新成代谢的释放热量,加快露水蒸发所至。相反,穴内潮湿既成活。此外。还可开穴检查,若未成活或染细菌,换上新“引子”。

管理技术:

    1、检查和补穴:接种后7-10天,检查菌丝萌发和段木引线伸展情况,用ph试纸在菌丝上粘一下,测出的ph值为2-3,可段定菌丝生长良好,无杂菌侵扰若引种的菌丝没向外申长或污染了杂菌应将引种取出,补换新的引种。接种后20-30天,40-50天扒开穴底部检查,可看到茯苓菌丝沿着料筒传菌线生长到料筒下端,并封蔸返回,向上端生长

。料筒间因菌死生长出现网状连接现象,俗称捆窖。10天以后,苓场上出现龟裂纹,表明窖内已有小茯苓菌核生成。以后龟裂纹不断出现,表明菌核继续生长发育。

    2、排水:过多的水份对菌丝生长不利,所以,菌丝接种后应注意开沟排水。

    3、培土:保持土壤含水量是茯苓生长的重要条件。为了满足茯苓菌丝生长对水份的需要,必须注意保持苓场的水土。如遇干旱,要培土保水,有条件的地区还要灌水防干旱。灌水方法:先用锄头在穴面中央挖一个小坑,灌适量的水于坑内,然后在覆土。

    4、护场:苓场周围应用树枝,竹干等建成围栏,严禁人畜贱塌保护茯苓正常生长,防止“脱引”。

    5、材收:下种5-6个月,茯苓陆续成熟。一般小段木上的茯苓成熟早,粗段木上成熟迟,大松树蔸上的茯苓成熟更迟,早熟早收,迟熟迟收,取苓后应及时覆土。材挖时要轻挖细找,不要般动菌材,防止伤根和未成熟的菌核。

打印 责任编辑:农林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