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茯苓的病害虫有很多种,其病原菌主要是木霉、青霉、曲霉等真菌,它们主要危害料筒。另外,软腐病主要危害茯苓子实体(长成的大茯苓)。
预防方法是:备料时将料筒先在地下垫枕木后码起,下雨前,最好在料筒上盖地膜或稻草,以防被雨淋湿。在栽培前一天,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1:800的多菌灵悬浊液(水液);将所有料筒喷雾一次,以杀死真菌孢子或菌丝体。如果发现长成的大茯苓表皮软腐,应及时采收加工。
危害茯苓的害虫也有很多种,但最大的天敌是白蚁。可以说,能否防治白蚁,是茯苓栽培者能否获得栽培成功和效益的首要条件。
白蚁的防治方法介绍。
1、隔年诱杀法
如果您想把某一块农田准备拿来作为明年的茯苓栽培场所,那么,今年立夏过后,您在这块田中等距离挖3~5个0.5m3的小坑,坑中放入干枯的松枝,用水泼湿,掩土,过半个月后,扒开覆土,如果发现有白蚁活动,您就用“灭白蚁灵”(广西产)粉剂涂撒在白蚁身上,那么,白蚁便会中毒相互传染,最后倾巢死亡。这便为明年栽培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加呋喃丹防治法
这是一种在栽培茯苓时另加农药呋喃丹防治白蚁的方法。在栽培茯苓时,先在栽培场地分厢栽培时,每隔1尺远挖深约15cm的小坑,坑中放入枯松树枝和干松毛,同时放一块大拇指大的茯苓菌种,并在松枝松毛周围均匀地、轻轻地放上10克呋喃丹(颗粒),最后盖土。覆土后,按前面方法栽培。
第七节 采收与加工
从栽培之日起,到了第二年的九月~11月份,这两个月是茯苓的成熟期。
判断茯苓是否成熟的标准是:如果茯苓的裂痕(裂口)愈合,不见白色苓肉,表皮颜色变成黑色,就表明茯苓成熟,即可采收。如果茯苓表皮仍有裂痕(裂口),清晰可见白色苓肉,表皮仍呈棕红色,幼嫩,就表明茯苓仍未成熟,让其继续生长。
茯苓采收以后,先要将其表皮的泥土用净水清洗干净,待表皮的水份挥发后,迅速送迸发汗室发汗。所谓“发汗”,就是指将茯苓除去部分水份,干燥缩身的过程。
只要有门窗的普通民房就可以做发汗室。将室内打扫干净,后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喷雾于室内的地面、墙壁,达到消毒的目的。室内干燥后,发汗室就建成了。
在室内铺一层厚3cm,宽1.5m的稻草,把洗净干燥的茯苓分5层堆放在稻草上,茯苓上再铺15cm厚的稻草,过5天后第一次将茯苓翻堆,再上、中、下交换堆放,过5天再翻堆一次,直到茯苓表皮出现白色瘤状物、表皮皱缩、松软、一撕即开结束。在“发汗”过程中,每隔3天,打开门窗透气20分钟。
此时,把“发汗”结束的茯苓逐个拿出,将茯苓表皮全部撕掉,根据用户需要,切成小块,晒干或烘干,即成商品。晒干或烘干的茯苓片,就可以作为商品销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