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池塘设施
培育池面积以每平方米100~300为好,最大不超过1亩。 否则易造成乌鳢个体生长悬殊,成活率低。可蓄水深1.2~1.5米,池底淤泥厚20~30厘米。池四周用聚乙烯网布拦围,高60厘米,水源水质良好。
二、鱼苗来源及放养
乌鳢苗可在其繁殖季节从天然水域中捕捞获得。可分批暂存网箱,并投喂,待数量达到要求时,进行专塘培育。或者采用人工催产自然繁殖而获得。培育池经消毒处理后,即可放养鱼苗,乌鳢的鱼苗池中溶氧含量一般应保持在3.2毫克/升以上,若降至2.4毫克/升以下,就会出现缺氧浮头,进而死亡。因此,残饵必须及时消除,底泥也宜在换水排水中不断排出,换水周期不得超过3天。 乌鳢的鱼苗需要中性偏弱酸性的水环境。实践中发现当PH=8.2时,就不断地有鱼苗死亡,因此, 水的酸碱度管理值得注意。由于池中培养浮游生物,PH值往往会升高,因而要设法控制水色,不可过绿。如果池中水色过绿,会使池水中浮游生物量下降,PH值也随之降低。放养密度5-7尾/米2,鱼苗开口摄食时,主要食浮游动物,因此,待鱼苗孵出,卵黄囊消失,即投喂红虫、丝蚯蚓、洗净的蛆虫等,日投喂4~5次。 长至1~1.5厘米时可进行疏塘分养,以投喂家鱼苗、绞碎的鱼肉等为主。经30~40 天的培育,可长至6~8厘米,即可转入成鱼养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