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图片 农民学电脑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鱼种秋季强化培育技术

发布时间:2006-05-26  来源:福建科技报
摘要:鱼种能否安全度过漫长的冬季与体内的积累营养物质的多少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营养物质的积累主要靠秋季的饲养管理使鱼种体内积累足够的脂肪,现将强化秋季鱼种培育,提高越冬成活率的措施介绍如下:   1、改善鱼种水体环境。原培育鱼种的池塘,经过几个
鱼种能否安全度过漫长的冬季与体内的积累营养物质的多少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营养物质的积累主要靠秋季的饲养管理使鱼种体内积累足够的脂肪,现将强化秋季鱼种培育,提高越冬成活率的措施介绍如下:
  1、改善鱼种水体环境。原培育鱼种的池塘,经过几个月的饲养,其水质逐渐老化、溶氧降低、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增多,对鱼种生长不利。因此,应设法改善鱼种生活的水体环境:一是换注新水,将原池水放出1/3—1/2,再加注新水。二是施肥培水。秋季气温逐渐下降,水温变化较小,适宜鱼类生长,这时可适当多施发酵粪肥:一般每次亩施150千克左右,7—10天施1次,每亩池塘共施300—500千克。施肥方法可采取分小堆堆放或全池泼洒。此外,要适当追施以氮磷为主的化肥,一般每亩池塘施尿素1.5—2.5千克,配施过磷酸钙3—5千克,每5—7天施1次,每施1次肥加注1次新水,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0—30厘米。三是定期消毒,每半月亩用生石灰10—15千克或用1×10—6漂白粉交替全池泼洒1次。
  2、调整鱼种规格。鱼种生产条件和饲养水平较高的地方,也可采取多级筛选法,秋季如果不对鱼种及时进行大小分类,就会造成同池鱼种大小不一,个体大的鱼种摄食能力强,食量大,占领水体空间大,体质好,从而使摄食能力弱的小鱼挨饿。这样时间越长,小鱼种体质越差,导致最终死亡。因此,在秋季鱼种培育工作中应及时调整同池鱼种规格,防止大压小,以提高鱼种出池成活率。在鱼种池小的地方,可将16厘米以上的鱼种套养放入成鱼塘中,以提高养鱼水面的利用率。在环境和饲料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多次分池,不断稀疏,提大留小,是加快鱼种生长的关键。一般生产条件,秋季鱼种每667米2适宜密度应为3000—4000尾,最大不超过每667米25000尾。
  3、抓好施肥投饵管理工作。秋季虽然水温降低,但气候相对稳定,昼夜水温变化小,鱼种摄食多,生长快,青饲料供不应求时,应保证营养充足加大精饲料用量。精料要求质新无霉变,设台投喂,每日上下午各投喂1次。鲢鳙鱼饵料主要靠施肥培养浮游生物。秋季施肥应占全年总量的40%左右,施肥尽量做到均匀泼洒,少量多次。
  4、加强水质调节。初秋时节,天气多变,水温也较高,仍是鱼病流行的季节,尤其是白露前后是鱼病高发季节,为防止池塘缺氧应加强换水或中午开增氧机搅水1小时左右,防止浮头泛塘。秋分前后,天气变凉,要保持水质清新,防止水质老化,一般10天左右换水1次,总之要视其池水情况灵活掌握,保持水质肥,活、嫩、爽。
打印 责任编辑:农林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