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图片 农民学电脑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对虾精养健康养成技术规范(9)

发布时间:2006-03-21  来源:中国农业网
摘要:8.镰刀菌病 症状:鳃变黑或褐色鳃区头胸甲溃疡,严重者鳃区甲壳烂掉,取患部少许组织水浸片镜检,可看到鳃内充满菌丝和月牙状的大分生抱子,组织严重受损。 病原:为镰刀菌。中国对虾在养成期较少见,亲虾越冬期是

  8.镰刀菌病
  症状:鳃变黑或褐色鳃区头胸甲溃疡,严重者鳃区甲壳烂掉,取患部少许组织水浸片镜检,可看到鳃内充满菌丝和月牙状的大分生抱子,组织严重受损。
  病原:为镰刀菌。中国对虾在养成期较少见,亲虾越冬期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日本对虾在养成期,由于具潜沙习性,池底的分生抱子往往侵害虾鳃而引起严重疾病。
  防治:发病虾池收虾后用二氯异氰尿酸钠 10 X 10-6彻底消毒,同时进行翻耙。治疗可用制霉菌素,每立方米水体叨见万国际单位泼洒,二、三天后再用一次。
  9.固着类纤毛虫病
  症状:鳃区黑色,附肢、眼及体表全身各处呈灰黑色的绒毛状。取鳃丝或从体表取附着物作浸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纤毛虫类附着。虾浮游于水面,离群独游,反应迟钝,食欲不振,以至停止吃食,不能蜕皮;午夜后至天亮前夕,当池水溶氧低于3mg/L时,常。因呼吸困难而死。病因:为固着类纤毛虫,常见的有:聚缩虫、单缩虫、钟虫、累枝虫和鞘居虫等。在对虾养成中、后期,这些纤毛虫由于池水含有大量有机碎屑,有的虾池因换水困难或因虾体感染的细菌、病毒等原发性病原生物,而促进他们大量繁殖并附着于虾体。
  防治:(1)养殖中,后期适量换水,合理投饵,降低虾池内有机质含量(2)采取增氧措施,保持池水溶氧不低于5mg/L;(2)检查诊断虾体是否有细菌或病毒感染,如有,应对症治疗;(4)茶籽饼全池泼洒,浓度为10-15 X 10-6或使用茶皂素浓度为 1-2 X 10-6,促使对虾蜕皮,蜕皮后换水;(5)每立方米水体用2-3克高锰酸钾,4小时后全池泼洒福尔马林,每立方米水体用25ml。也可全池泼洒新洁尔灭,每立方米水体用药1ml。
  10.白黑斑病
  症状:发病初期有些病虾头胸甲的触角区,心鳃脊及心区有白斑,但主要症状是腹部每一节甲壳下缘两侧都具有一个白斑,以后可发展为黑斑,也有白黑斑共存的个体,一般在7月中、下旬开始,患病虾体往往死于较深水中,在排水口挡网上也往往看到死虾。
  病因:营养性疾病。长期使用质量较差的饲料及缺乏维生素的饲料,引发生理失调。
  防治:改善养虾池底质、使用优质饲料,在饲料中添加0.3%-0.4%稳定性好的磷酸酯化维生素C。
  11.肌肉白浊病和痉挛病
  症状:病虾腹部肌肉变白不透明,有的全身肌肉变得白浊;有的对虾呈痉挛状,两眼并扰,腹部向腹面弯曲,严重者尾部弯到头胸部之下,不能自行伸展恢复,伴有肌肉白浊而死。
  病因:水温过高,盐度过高或过低,溶氧低条件下,虾受惊扰也可能诱发此病。
  防治:放养密度要适宜,高温季节保持高水位,不使理化因子变化急剧,避免频繁人为惊扰。
  12.微抱子虫病
  敏感宿主:墨吉对虾、斑节对虾、长毛对虾等。 症状:肌肉白浊不透明,有的由于表皮色素细胞的扩展,虾体表面呈蓝黑色。
  病原:微料抱子虫、八抱虫、匹里虫等。
  诊断方法:外观征候可提供初步诊断。进一步诊断,取白浊肌肉组织做成涂片或水浸片,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椭圆形抱子或其抱子母细胞,就可确诊。
  防治方法:此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应加强预防:(1)对有发病史的虾池应彻底清淤消毒,以杀灭散落在底泥中的抱子(方法同镰刀菌病)。(2)发现病虾、死虾及时捞出并销毁,防止被健康虾吞食后,引起重新感染。(3)试用烟曲霉素,每天每千克虾体用药50毫克,制成药饲,连续投喂15-20天。
  十二、收获
  适时收获是对虾养殖丰产丰收的一个重要因素。收获的时间应根据市场需求、价格及对虾的生长情况、健康状况、水温变化、水质及底质污染程度,加工能力等情况而确定。
  水温是决定收虾的重要因素,中国对虾一般应在水温12℃以上收完。如果脱皮虾过多,则可暂停一日,待虾壳硬化后,再行收获。
  收虾一般采取排水收虾的方法。即在排水闸上,安装锥形袖网,开闸放水,虾随水流进入网中。收虾网的长度,应是网口宽度的5-8倍左右。也可使用定置的小型陷网或专用的小型电网捕捞。
打印 责任编辑:农林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