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图片 农民学电脑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蛙的健康养殖与疾病预防

发布时间:2005-11-04  来源:饲料添加剂网
摘要:  在养蛙业的发展过程中,病害给广大养蛙户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养蛙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蛙病的发生,不仅是病原体侵袭的结果,还与蛙本身的健康状况及其生活环境和养殖者的管理水平等密切相关。由于蛙是一种两栖动物,其特有的生活习

  在养蛙业的发展过程中,病害给广大养蛙户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养蛙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蛙病的发生,不仅是病原体侵袭的结果,还与蛙本身的健康状况及其生活环境和养殖者的管理水平等密切相关。由于蛙是一种两栖动物,其特有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使得蛙一旦发病后,治疗较为困难。因此,对养蛙者而言,应改变以前蛙病防治单纯依赖药物的传统观念,向着全面预防、健康管理的方向发展,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实现蛙的健康养殖,最大限度地减少发病甚至杜绝病害的发生。

  一、控制和消灭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

  1.利用无病原污染的水源

  水源是病原传播扩散的第一途径。养殖场的水源应当充足、清洁,不带病原体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如农药等)。各养殖池应有相对独立的进排水管道。可考虑在养殖场旁建一蓄水池,水在蓄水池中经消毒、净化以后再进入养殖池使用。

  2.做好养殖池的清塘工作

  清塘是预防疾病发生的重要环节。新池应经生石灰消毒后使用,老池则须清淤,井尽量使清出的淤泥远离养殖池,清淤后的地可用生石灰200g/m2进行消毒(消毒后最好在阳光下干地曝晒一周),待石灰毒性过后再放水养蛙。

  3.强化疾病监测管理

  目前,本地区在养蛙过程中,共发现有寄生虫、细菌、真菌及营养性疾病四类约17种蛙病,其中不乏有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疾病。对各种疾病的病原病因、流行区域、危害程度等情况应加深了解,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杜绝病原的传播。由于现有养殖过程中,区域间的苗种交换频繁,养殖用水较为集中,因此,必须了解各蛙场的病害情况,在引种和换水时注意疾病的检测,防止病原传入及扩散。

  4.建立病体隔离制度

  蛙一旦发病后,应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尤其是对于传染性强的疾病。病蛙应作消毒深埋或销毁处理。发病池的池水未经消毒后不能排出,以免传染给其他蛙池或蛙场。生产工具未经消毒也不能用于其他蛙池。

  5.做好定期消毒防疫工作

  消毒工作应针对种苗、饲料、水体、工具、食场及生活场地展开。种苗入池前可用50ppm的PVP-I或10 -20ppm的高锰酸钾浸浴消毒,消毒时间应根据蛙的体质及当时水温等情况而定;工具可用50ppm 的高锰酸钾或200ppm的漂白粉浸洗5分钟消毒,也可用生石灰、蛙消安等消毒,消毒的工具以清水冲洗,晒干;饲料应保证新鲜,对一些鲜活料如蝇蛆等,应用100ppm的漂白粉浸浴5分钟,再用清水洗净后投喂;池水可定期用30-50ppm的生石灰或蛙消安2-4ppm进行消毒;食场是蛙池中各种病原微生物最易繁殖的地方,在养殖过程中,应及时对食场进行清洗,清除残留的饲料和粪便,在发病季节,可用漂白粉或蛙消安喷洒消毒;因蛙经常栖息在陆地上,所以蛙池边陆地也应经常洒药消毒。

  6.蛙病流行季节的药物预防

  蛙的大多数疾病(尤其是细菌性疾病)的流行季节一般在每年的5-9月份,水温在22-30℃之间。这期间,除定期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外,可在饲料中添加一些药物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一般每10kg蛙用磺胺药2g抖入饲料中投喂,第二天药量减半,5-7天为一个疗程。也可投喂蛙病防治专用药物如蛙病宁、蛙病宁2号、蛙维素等,一般间隔7-10天用药喂一个疗程。

  二、优化和改良养殖环境

  1.合理的放养密度

  科学合理的放养密度有利于优化养殖环境,不仅能提高养殖单位面积的效益,而且可以促进生态平衡,尤其是保持养殖水体的微生态平衡,从而有效预防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合理的密度应根据养殖场的场地、水源、蛙的大小及各人的养殖技术水平而定。下表供参考:

打印 责任编辑:农林

企业服务